終時囑託我永保大宋。我曾對天盟誓:若有投敵之子,甘願一頭碰死,五臺山救駕時,萬歲封我家為“無佞”,我也表示:若出佞子,甘願一頭碰死!萬沒想到,數十年後,應了這兩句說。不是一子,而是二子投敵,還當了遼國駙馬。慚愧呀!我還有何面目活在世上?再看眼前,十萬大兵只剩下二百人,又有何面目再見君主?想想自身,徵殺了一夜一天,剛才在馬上奔波,不覺得如何。坐在這甩,再走一步都艱難了,如果明日闖山,肯定是兩個兒子的累贅?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令公搖晃著站起,借月光看了看廟門的匾額,又看了看石碑上的大字。苦笑一聲:“唉,蘇武廟前,李陵碑下,今世休矣!”
蓋世英豪,撩超徵袍遮面,一頭向李陵碑碰去!嘆壞蘇武,愧煞李陵。蒼天啊,你對令公太殘忍了……起風了,嗚嗚咽咽,如泣如訴,淚雨漾漾,灑向人間都是怨!
有分教:
楊七郎逢金娥,賢妻救良夫,三夜恩愛,暗結珠胎,留下宗英,將來成好漢;嗚呼延嗣,苦遭奸雄一百單三箭。
楊六郎遇陳林,總兵送郡馬。一番辛苦,明文告狀,請來寇準,當場斷疑案;偉哉延昭,勇刺潘賊二百零六槍!
這正是:都說英雄創大業,我問誰家多英烈?英烈數楊門,天地泣軍魂!鐵筆鑄青史,姓名香滿紙。哭罷楊令公,遙看天上星!—一調寄《菩薩蠻》
更多精彩好書,更多電子書,請登陸霸氣 書庫 ……。。
楊家將九代英雄傳之3:《楊六郎掛帥》
作者:田連元
申明:本書由霸氣 書庫 (。。)自網路收集整理製作;僅供預覽交流學習使用;版權歸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歡;請支援訂閱購買正版。
第001回 尋賢才扁查清官冊 審難案旨調寇平仲
現在人們把引人關注的訊息叫新聞,非常引人關注的叫特大新聞,使人聽之震驚的叫爆炸性新聞,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發生在大宋朝太宗年間的一見爆炸性特大新聞。
什麼事哪?皇帝的岳父——北路都招討使潘仁美被八王千歲的御妹丈楊延昭給告了御狀了,楊延昭彈劾潘仁美借據職權,官報私仇,害死了他的爹爹抗遼名將楊繼業和七弟 楊延嗣。為此事皇帝派人把潘仁美拿獲回京,交御史府審問,這一審問,潘仁美卻說楊延昭妄告不實,誣害皇親。御史大人劉玉當堂把楊延昭這個原告給當成了被告,連問三堂,毫無頭緒,正在這良莠難辨,真假不分的關鍵時刻,問案的御史大人劉玉死了。原來是劉玉貪圖了正宮潘娘娘給他的賄賂銀子,心眼兒裡向錢不向理,竟向著潘國丈說話,不料他貪贓納賄的事兒被八王千歲抓到了證據,八王一怒之下用曾受過皇封的凹面金鐧把劉玉一鐧打死。這一來,潘、楊兩家的官司竟無人敢問,無人敢理,弄得原、被告俱在,審案官卻無。
這天,皇帝面對群臣問道:“潘、楊之案,何人能審?”
眾大臣一個個面面相覷,無人答話。他們都在想,這兩家都有靠山,潘仁美是皇帝的岳父,她女兒潘娘娘在後宮十分受寵,枕頭邊的風能吹死人,你不向著國丈,沒有好;而楊延昭呢!名將之後,八王爺的御妹丈。八王爺的凹面金鐧受皇封:“上受君,下管臣,管龍子,御龍孫,管國戚,管皇親,管武將,管文臣,代管三宮和六院,太監內侍與宮人,皇帝若有不正處,龍頭之上還管三分。亂綱違法者,打死勿論。”比娘娘的勢力有過之而無不及。問這個案子,不是鋼脊樑骨、鐵脖子,就別想問清,劉玉之死就是前車之鑑,所以這些大臣們都在這後車可鑑。
皇帝見無人答言,只好指名點問,問這個,這個說:“臣才疏學淺。”問那個,那個說:“臣低能乏力。”問年輕的,年輕的說:“臣淺薄無知。”問上歲數的,上歲數的說:“臣體弱多病。”……最後,皇帝問八王千歲趙德芳:“德芳,劉玉已死,無人繼任,此案如何審理?”
皇帝的問話,包含著埋怨,那意思是說,你把劉玉打死了,現在沒人問案了,怎麼辦吧。八千歲早已洞察皇帝的心意,於是說:“陛下,臣想問案之人自然有之,朝內無人,朝外尋找;朝外無人,州府尋找;州府無人,縣鎮尋找;縣鎮無人,庶民尋找;偌大中原,必有賢能。”
太宗皇帝聽至此,面有慍色,一甩袍袖說:“三日內。可將賢才薦上。”皇上退殿了。
八王千歲對聖上的神態並沒計較,他心裡最著急的是找一個清正廉明,足智多謀的官員來問這個案子。所以下朝之後,他找來了宰相王延齡,兩個人連夜到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