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耶律斜珍、耶律斜寶用一條長繩子都捆了一個四馬倒串蹄。提著這倆人,來到廟門外頭,倆繩子頭接一塊,把他倆往他們的馬鞍鞽上一擔,就象倆包袱拴一塊一樣,一頭一個。焦贊到大殿後把自己的馬牽出來,與和尚王貴告辭。楊興騎上了另一匹馬,跟焦贊壓著耶律弟兄,奔平城而來。他們來到平城,迎面正碰上孟良,孟良說:“兄弟,你讓我好找,我尋思你完了呢?”
焦贊說:“二哥,咱們哥們哪有完的那一天哪,瞧見沒有,一塊抓住倆。”焦贊說到這搖頭晃腦,帶著一副洋洋自得的樣子。孟良一看: “行啊,兄弟,真有兩下子。” 焦贊說:“那還用說嗎。” 孟良說: “這位是誰呀?” 焦贊說:“我給你引見引見,這位是……” 傻小子趕忙說:“姓楊叫楊興,楊九郎!” 孟良一聽: “什麼?揚九郎?也是楊家將嗎?” “對了,是楊家將,跟七郎八虎不是一個爹,也不是一個娘,我們姓的都是一個楊,我排行老九,是老兄弟。”
孟良說:“這怎麼回事。”
焦贊說:“別問,越問越糊塗。”
楊興說: “你是誰呀?”
“這是孟良,我二哥,他是老二,我是老三。”焦贊說。
“噢,你叫孟老二。孟葫蘆兒。”他看見孟良背的那大葫蘆啦。“你叫焦老三啊!”
“對!咱們走吧!”孟良很喜歡這楊九郎。
這陣,平城四外呀.遼邦人馬差不多都敗退了,戰場上留下了折槍斷箭,無主的戰馬,倒塌的帳篷,坍壞的鍋灶……這一場惡戰,裡外夾攻,把韓昌苦心經營的包圍攻勢,打得遺不成軍,一敗塗地。
韓昌領乓敗走,楊延昭帶兵進入平城.各路首將前來交令報功,孟良、焦贊領著楊興來見楊延昭。此時佘太君寇天官等人都在臨時帥府堂上,傻小子楊興進來之後,一瞧滿堂官員在座,一眼就看見寇準啦:“哎呀!這不是翻過來寇老頭嗎?你好嗎?”
寇準一看也認出了楊興,說:“噢!你到底來啦,楊興,是你母親讓你投軍來的嗎?”
“是我娘讓我來投軍的,我說寇老頭,你還挺好的呀!沒人害你嘛?”
大夥一聽這是問的什麼話呀,寇準說:“我倒是挺好的啊!楊興,我來給你引見一下,這就是天波楊府佘太君,快過去見禮……老太君,這位是揚九郎,您的九兒子。”
楊興聽到這裡來到老太君跟前:“哎呀娘啊,我長這麼大頭一回見著您哪,您也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您,可我是您的九兒子,我娘問您好哇,兒給娘見禮啦!”
楊興這一說,大夥全傻啦!誰也聽不出他們到底是什麼關係。連老太君也不知所以:“天官,這是怎麼回事呀?”
寇準此時代替楊興把他的身世說了一遍……這才知道他是邊關將楊永和的兒子,老太君聽完之後,知道他父是大宋亡將,又是老令公楊繼業的部下,所以雙手將楊興攙起:“孩兒啊,快快起來。”
“娘啊!您收我這個兒子嗎?別看我有點傻,不過沒傻透腔兒,我呀,有時候真傻,有時候裝傻,明白時候是裝傻,不明白時候是真傻。我呀裝傻的時候多,真傻的時候少。您說我能不能做揚九郎啊?”
太君一聽笑啦:“好吧!我就認你作我的義子楊九郎!”
“謝謝老孃!”
大堂上眾將集臺之後,楊延昭親率兵將,繼續出征。沒用幾天,收復了雁門關等處失地。邊關大捷,佘太君帶著眾女將與寇準、高君保等人回朝見駕,奏明大破遼軍的盛況,轟動了大宋王朝。宋太宗高興極了,把嶽勝、孟良、焦贊加封為邊關上將軍,楊興封為邊關副將,楊延昭封為北路都招討使,邊關大元帥,讓其衛戍邊界,抵禦遼兵。
韓昌平城兵敗之後,又幾次重整旗鼓,再犯邊關,結果都是屢戰屢敗,節節後退。最後只好龜縮境內,不敢妄動。
由於楊延昭知人善任,用兵如衝,屢挫遼軍,名揚邊陲,使遼軍淡楊而色變,聞楊而戰粟。兩軍打仗,一見楊延昭的大旗到,不少遼軍腿肚子轉筋……這叫心理懼怕症。楊延昭又如當年其父金刀楊無故一樣,威鎮敵膽。這使遼國的蕭太后大為不安,她生怕不一定哪一天,楊延昭的隊伍會侵佔了他們的國土,再象當年那樣,直搗幽州,危迫眉睫。在這個時候,蕭太后想到,要想保國土安全。就得削弱宋軍的邊關的勢力,而進關的掌握兵權者,便是揚延昭。不除此人,遼邦不安,怎麼樣才能把他除掉呢?於是蕭太后就想起了派往大宋朝的奸細王強。此人當初在潛入東京的途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