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裴紫衣神色不似作偽,趙凱裝作思慮一番終於還是答應下來。
“殿下放心,紫衣不是那種不識進退之人,不會給殿下惹麻煩的。”看到趙凱答應自己留下來,裴紫衣趕緊開口回到。
其實人性有時候就是這麼複雜,如果自己剛才強行想要留下這個大美女,裴紫衣對自己難免有所防範,不過自己裝作推辭一番,卻終於讓他免於猜忌自己。
當日刺殺事件自己並沒有跟蘇泰坦白那些殺手的來歷,主要是擔心蘇泰會稟報給趙勳,到時候趙勳如果斥責趙毅的話,難免會讓他有所收斂,自己再想尋找他的破綻就沒有這麼容易了。
所以蘇泰這兩日一直以為那些刺客是胡人派來的,總覺得雁門關事情有變,一直催著護衛趕緊動身前往雁門關。
趙凱雖然之前也計劃了不少對付胡人的方略,不過此時畢竟距離雁門關還有一段時間,而且戰場之上瞬息萬變,很多事情都不在自己的把握之中,所以同樣比較認同蘇泰加速趕往雁門關的想法。
眾人在牧野城休整一番之後,第二天一早正準備上路,卻忽然有一名信使來到蘇泰休息的地方高聲道:“報,將軍,雁門關急報。”
蘇泰聽到雁門關急報立時心中一緊,跟趙凱對視一眼之後趕緊讓報信的使者進來說話。
這使者明顯是一路換馬疾奔而來,此時雖然停了下來卻仍是氣喘吁吁,看到蘇泰就在眼前,使者開口道:“將軍,雁門關總兵蔡東藩叛國投敵,三日之前胡人先鋒隊就已經破了關口了,王太守吩咐副將史將軍率領剩餘的軍隊後撤,自己卻寧死不退,已經被胡人大汗斬首示眾了。”
“好個狗賊,我說胡人怎麼會集結大軍前往雁門關,原來是有此人作為內應,本將今日向天發誓,一定要拿蔡東藩的人頭祭奠王太守。”
聽到蔡東藩投敵雁門關破的訊息,蘇泰頓時勃然大怒。自己此番本來是抱著防禦戰的目的來的,就是要依仗雁門和偏關等地的關口進行防禦,結果此時雁門關破等於是完全打亂了之前的部署。
趙凱此時同樣心中大驚,忍不住對斥候問道:“胡人大軍此時在何處集結?可曾探明他們接下來的動向?”
“已經探明胡人大軍眼下還在雁門關休整,王參軍分析說,胡人大軍極有可能會前往幷州方向,然後分出一部分兵力擋住晉陽方面的守軍,剩餘的大軍則會前往偏關方向,與胡人四皇子格魯率領的十萬大軍內外夾擊偏關。”
“不好,蘇老將軍。本王以為這位王參軍所言極是,眼下胡人大軍極有可能會前往幷州方向與偏關的十萬大軍匯合,眼下雁門關已破,冀州方向卻並非胡人的戰略目標,本王以為我等應當速速趕往晉陽城,希望我們趕到之時胡人大軍尚未攻破偏關。”
聽到雁門關破的訊息趙凱本來就心中似有所悟,再聽到信使的說法,立即便同意了這命王參軍的分析。
“既如此,我等立即趕往魏郡,然後從壺關過太行山,火速前往晉陽城。”蘇泰作為軍中宿將,只是略一思索同樣將胡人的全盤戰略想明白了。此時雁門關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幷州,是偏關一線。
看到蘇泰答應下來,眾人立即動身準備前往魏郡。
倒是趙凱對方才斥候口中的王參軍比較感興趣,忍不住對斥候問道:“王參軍是誰?眼下在何處?”
“稟殿下,王參軍是王太守之子王志遠,現在正在常山郡處理防禦之物,王參軍說,等到長衫安排妥當之後即會前來蘇老將軍處領罪。”
趙凱本來還在疑惑著個王參軍領什麼罪,不過想到斥候說王志遠乃是王文會之子,終於還是有些明白了。
想到王文會身死,趙凱沉聲道:“王太守究竟是怎麼死的,可曾探明?”
“殿下,雁門關破當夜王太守死守不退,最後被胡人生擒。胡人大汗本來打算勸降王太守,不過王太守最後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之後,當無愧矣。”
這名信使明顯不懂王文會這段話的意思,只是背下來了而已,看到趙凱似乎有話要說,信使繼續道:“王太守又說,先賢此句跟自己的情況其實有所不同,眼下神州大地蒙難,百姓流離失所,自己愧對陛下的厚望,愧對百姓的信任,我有愧也。最後胡人大汗看到王太守誓死不降,所以吩咐將其斬首示眾。”
“阿彌陀佛,殺身以成仁,捨生而取義。縱然是刀橫頸上,王太守卻是死得其所。殿下,等到戰事平定後,老僧想親自為王太守做一場法事。”聽到信使這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