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人先鋒隊尚為到達之際就已經將幷州方面的戰前事務調整到位了。
史懷忠率軍撤往晉陽城的時候丁建陽就已經知道雁門關破的訊息了,不過幷州轄下也只有邊軍五萬餘人,再加上郡國兵八萬人左右,僅憑著這點兵力丁建陽自然不敢去跟胡人大軍硬碰,所以只能打定主意先守好自身,然後等到蘇泰與趙凱到來之際再做打算。
十餘日之後,趙凱等人終於到了晉陽城,不過此時又有一個不好的訊息傳了過來,涼州方面雖然已經往偏關增兵一萬五千人,不過終於還是被胡人四皇子格魯率領大軍內外夾擊攻破,守軍將士只有一千餘人逃了出來,剩下的大半被殺,要麼就是已經被俘虜了。
幷州刺史丁建陽雖然也是久經風浪之人,不過此時終究是事態緊急,而且很多事情自己雖然身為刺史,卻並一定能夠做主,此時聽到蘇泰和趙凱到來的訊息,趕緊自己親自前去迎接。
這一路可真是苦了趙凱和蘇凌雪了,為了加速趕路,蘇泰給每人配了兩匹戰馬,基本上除了必要的休息時間,一直都在縱馬趕路。
趙凱馬術本來就不精,再加上此番連續趕路,到了半路上兩條腿就已經在打顫了。不過此時畢竟事態緊急,所以這一路上也只能忍著。
看到晉陽城南門就在眼前,這一下趙凱終於鬆了一口氣,再這樣趕路趕下去,說不定自己將來就是羅圈腿了。
眼下正是戰時,丁建陽上來給趙凱見禮之後又跟蘇泰客套幾句,立即便帶著眾人趕去刺史府商議事務。
值得一提的是,王志遠在常山郡的防務已經部署完畢,此時同樣已經到了晉陽城。不過常山郡距離此地要比牧野城近上不少,所以王志遠趕在趙凱之前就已經到了晉陽城。
到了刺史府之後,趙凱讓裴紫衣和蘇凌雪等人前去休息,然後自己只是草草歇息一會兒,便將眾人叫來準備商議事務。
此次參與商討的除了趙凱和蘇泰之外,史懷忠和王志遠因為之前和胡人軍隊有過接觸,所以同樣列席。幷州方面只有刺史丁建陽帶著自己麾下謀士韓同山和幷州總兵孫虎臣一起參與。
純陽子和玄悲等人只是負責保護趙凱的安全,此次軍事會議又極為機密,所以幾人並未參與進來,而清河道人為了避嫌,同樣帶著自己一眾同門先去休息去了。
看到幾人已經到齊。蘇泰沉聲道:“此番陛下命老夫為北線總督掌管三軍,本來老夫是打算跟胡人打一場防禦戰,以雁門關、寧武關等雄關為依託,然後再以朝廷調動的幾十萬大軍聯合邊軍為後盾,只要我等嚴防死守,等到冬季來臨之時胡人必然會因為風雪當道無法運輸糧草物資而後撤,不過眼下雁門關和偏關同時失守,老夫之前的計劃已經是功虧一簣了。”
北地作戰,歷來都是春秋兩季為多,夏季只是偶爾有之。不過冬季卻是基本不會發生戰鬥,主要是關外地區一到冬季就風雪連天,很多時候還會遇到暴風雪,這種天氣休說上戰場,就是簡單的行軍都很難做到。
所以胡人基本上都是在冬季到來之前儲備足夠的糧草,然後整個冬季都窩在自己帳篷裡避寒,一直等到來年春日冰融雪化,才能重新有所動作。這其實也是上千年來被人胡人一直想要進攻中原的地區的原因之一,漠北冬季實在是太冷了,有許多新生的嬰兒或者體質稍弱之人根本就渡不過嚴冬,每年冬天大草原上都有不少凍死之人。
聽到蘇泰說起雁門關和偏關失守的事,王志遠躬身道:“雁門關之敗皆是因為家父失察所致,還請大帥降罪,志遠願意代父受罰。”
“王太守之事本帥已經知曉了,雁門關破時王太守寧死不降,這些本帥自會稟報聖上,想必聖上對於王太守也會不吝嘉獎,王大人何罪之有?”此時胡人大軍壓境,最重要的就是君臣一心。皇帝趙勳登基這麼多年豈會不明白這麼淺顯的道理?而且雁門關破王文會身死並沒有投降,如此一來就算是之前有再大的罪責也能抵擋了。
“王大人放心,雁門關之事王太守視死如歸,本王自會向父皇為其請功,至於問罪之事休要再提。如果王大人真心想為令尊報仇,此時正當為我軍好好謀劃一番。”
對於王文會身死之事,趙凱心中同樣不好受。此人只是一時用人失察,結果卻促成如此大禍,不過人死如燈滅,而且此人又是寧死不降為國為而死,所以功過相抵,無論是朝廷官員還是趙勳,都不會繼續追究的。
看到蘇泰和趙凱已經表示不會繼續追究王文會的過失,王志遠心中已然安定下來。
眾人略過此事,蘇泰繼續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