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有納稅、服兵役等義務。同時,孫中山在就職時更強調:「*主權屬於國民全體。」總之,這些都是取自當時歐美國家中所採用的「自由平等」及「天賦*」之類等原則和觀念。無論如何,在中國,它是一大創舉;在歷史,它是一大突破。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1章,第2節:孫文讓位,國會遷都

陳天璇《中國歷史何其易下編》現代史

第1章,第2節:孫文讓位,國會遷都

第1章,第2節:

孫文讓位,國會遷都

共和政體建立以後,當前急務就是統一。因為滿清皇朝還在,首都在北京,皇帝才六歲,軍政由袁世凱操縱。袁本漢人。他所以能實權在握,皆因他手下有新軍。清廷自十九世紀中葉鴉片戰爭敗給英國後,國力江河日下,飽受列強欺侮。在嘗試改革和奮發圖強的過程之中,因訓練和編組用洋槍的新軍,由士兵至統領,逐漸起用漢人,獨立於原來滿清舊八旗隊伍。袁世凱就這樣應運而生。他負責練新軍,由小增大,擴至六營,全用新式武裝。而且,自成其個別體制,帶兵全是他親信,史稱他們為北洋軍。由於他是漢人,清皇室有顧忌,於武昌起義的期間,他被罷官返回河南。可是,自從武漢三鎮盡失之後,清皇室企圖命新軍*,但都不聽從調動,遂再起用袁世凱。叫他應變,臣為君用。袁倒不是簡單之人。託病在家,辭請再三。兩個月內,討價還價。直至滿清讓他執掌軍政大權,他才回返北京組織他的內閣。從而,操縱清朝命運。

共和新政府在南京建立之後,他表面上派其部下將領聯名通電反對,誓言效忠皇室;又暗地裡遣出私人代表接觸革命一方,進行南北議和。南,是南京;北,是北京。他並同時放聲氣說,他不反對共和,亦想君主立憲。

雙方同意暫時停戰。袁命唐紹儀,孫派伍廷芳,南北所遣代表在上海英租界就未來統一的問題開始談判。第一輪的結果商定由雙方分頭去聯絡各省派代表來參加。南方負責接觸已宣佈的獨立省份,北方負責其它。但袁反對這樣分工。撤回代表。談判中斷。孫以議和決裂,遂主進行北伐,欲以武力解決全國統一問題。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於1月11日透過北伐決議,出兵攻打滿清北京皇城。孫自任總指揮,黃興任參謀長,分兵六路,開始行動。

按照原定計劃,第一路自湖南、湖北出發;第二路自江蘇、浙江、廣東出發;第三路自淮陽出發;第四路自煙臺出發;第五路自秦皇島進入東三省;第六路自陝西、山西出發。然後,這六路軍馬的最後匯合點將是北京。北伐令下之後,以第二路最勇,旗開得勝,直取徐州。但是其它諸路,卻多不前。據說,原因有三: 一、南京參議院並不發軍餉;二、北洋軍也不是虛有其表;三、外國列強從旁插手干預。因而第五路無法自秦皇島開出登陸入東北;第一路在長江屢受外國軍艦藉故攔阻;即使是同盟會骨幹也有不少成員主張以談判手段謀求和平統一,避免流血。連黃興都擔心,若是外人偏幫清廷,新建的共和政府將遭遇太平天國那樣被覆亡的厄運。當時,外國炮艦日夜巡戈長江,對南京的安危造成威脅,於是不久放棄北伐。

南北雙方代表,再在上海議和。此時,外國列強基本上還拒絕承認南京的新政府;雖然,為了爭取他們的認許和合作,*政府從一開始已主動宣佈繼續承認和履行滿清皇朝與各國所籤的條件,確保他們所享特權。即使如此,這些外國使節還是異口同聲,附和著袁世凱。又同盟會內汪精衛等公開諷刺孫中山戀棧臨時總統職權。

1月22日孫中山向袁世凱通電提出五條協議:一、清皇退位;二、袁宣佈贊成建共和;三、孫於清帝退位後即辭職;四、由臨時參議院舉袁為臨時大總統;五、袁被選後宣誓遵守參議院透過的*憲法。袁雖並非誠心贊同孫所提的全部內容,因另有所圖,遂一一答允。

至2月初,雙方代表為以後如何安置已退位後的溥儀達成多項優待條件議案,包括:一、清帝退位後,其尊號不廢,以對外國君主之禮相待;二、歲用四百萬元,全由民國政府支付;三、仍然暫居皇宮,日後移頤和園。據說孫中山和黃興都不同意,但同盟會其它成員認為,皇帝尊號只是虛名,共和若能繼續,革命目的已達。由於同盟會意見不統一,在原立憲派及舊清官僚佔據多席的情況下,臨時參議院於2月6日透過了以上內容的優待條款。

至此,袁世凱已得到他所要的允諾,便轉而向清廷施加政治壓力。他強調南方只同意建立共和,並提出由他去著手進行籌備。袁的本意就是,南北雙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