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2 / 4)

小說:我娘是村長 作者:漂亮格子

,可比咱們半個村子都多了。”

可誰願意出這個風頭?辛辛苦苦幹一年,一下去了這麼多,剩下的銀錢可是還要再用上一年的。

朱長富沒好氣的搶白一句,“你若樂意,也來交啊。”

那人倒是個臉皮厚的,“行啊,那您明年也帶著我一起種地,我就來交。”

朱長富懶得跟他說了,跟衙門的官差算賬。

這時候的稅賦主要分為田地稅和人頭稅,田地稅是田地出產的十分之三,按當地良中下田標準來收。而人口稅是到了十五歲以上,一律每年一百六十文。直到年滿六十,方可減免。

而落實到朱家,因他家去年賣了一千斤棉花那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所以必須按照五十五兩銀的售出價,拿出三成,也就是十六兩五來交那五畝地的稅。

再加上當初為了給葉秋落戶,朱長富替她開墾了一畝荒田。就算種的是全是菜,但頭三年也得按照下田的標準,交兩石糧食方可。

只葉秋沒糧食,朱方氏就拿了自己織的兩丈布來代替。其實交兩斤棉花也可以,但老人家覺得她那棉花更值錢,所以還是交的布。

然後是人頭稅,這個沒得說,只到了葉秋,卻要翻五倍。

朝廷有明文規定,男子不算,但女子二十以上未嫁者,皆要翻五倍納稅,即是八百文。就算地瓜能省二十,也要七百八。

葉秋在心裡吐槽,看來不管哪個朝代,剩女都不好當。

只是幸好,朱長富已經年滿五十五。只要再交五十文的老人錢,就不必再服每年一月的勞役。等到六十歲,他就連這個錢也不用交了。

這樣雜七雜八算下來,朱家一共交了將近十八兩銀子和兩丈布,才算完稅。

然後,朱方氏他們在外頭等,朱長富帶葉秋進去找金求盜了。

那陶家的事到底怎麼說,保證書還寫不寫,總得給個說法吧。就算是胳膊擰不過大腿,該擰也得擰,總不能讓他們過得太痛快了。

只是衙門外頭,男人疑惑的問起,“朝廷律法,田產稅不過是十分之一,人頭稅是一百二十文。若是年過五十的男丁,身子不好,有當地大夫為證,也是能減免服役的,怎麼還要收取老人錢?”

朱方氏摟著地瓜,坐在車上,撲嗤一笑,“律法?律法在哪裡?咱們這兒的老百姓,祖祖輩輩都是這麼交稅。眼下這些年還算好的,交多少都有個定數,一年也只折騰這麼一回。從前我爺爺那輩時,曾來了個官兒。他倒是按朝廷規定收稅,可平時就連老百姓捋把鬍子,還有個捋須稅呢。雜七雜八的也鬧不明白,三天兩頭的來收稅,家家鬧得雞飛狗跳,比這個可多多了。”

就是。旁邊有鄉親聽到,也點頭應和,“寧肯一次多收些,也別成天那麼來折騰。別說嬸子你爺爺那輩了,就我們家堂嫂孃家那邊,新來的官兒就特別事多。好好的糧食不讓人種,非讓人種果樹。說那玩意兒金貴,可再金貴能當飯吃不?賣不出去,一年辛苦就全白費了,前些天還來我們家借錢呢。”

聽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著,男人眸光幽沉,臉色也冷了幾分。

忽地就見亭舍裡出來兩人,一人猛地瞧著他,頓時傻了。伸手扯了扯旁邊那位,二人才想上前,卻給男人一個眼神制止住了。

說聲“我去上個茅房”,男人打算離開,可朱方氏忙把小地瓜遞出去,“那你也帶他去下。”

呃——男人拿眼角瞟瞟小不點,伸手把他拎了起來。

已經被拎過好多回的小地瓜,知道不能指望這位給個舒服的抱姿了。迅速自我調整,攀上男人脖子,給自己找了個合適的地方窩著。還很乖巧的把小腳往外勾起,這樣就不會弄髒叔叔的衣服了。

眼下最近的茅房無非是在亭舍裡,男人抱著個孩子要借個茅房,也沒人會說什麼,於是他就大搖大擺的進去了。

那二人中的一人,忽地也低低驚呼起來,“啊呀!忘了帶錢,走,趕緊回去拿。”

然後,拖著旁邊那位,跟了進去。

不多時,葉秋和朱長富先出來了。

葉秋倒好,朱長富卻有些忿忿不平之意。朱方氏忙問,“怎麼,是不是衙門不肯幫忙?”

豈止不肯幫忙,連見都不願意見他們一面。

假裝說不在,可朱長富明明聽見,鄭亭長和金求盜在屋裡說話的聲音了。

“算了,氣壞了身子,還是咱們自個兒吃虧。”葉秋心中雖也不痛快,卻是知道,自己無權無勢,是很難鬥得過陶家的。

而在亭舍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