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的敏和智,也比智代的這兩項數值高。
127點體力,163點力量,曲起頂撞時,青黑色澤的膝蓋。可以稱之為“鐵膝”!這一下身形撞衝而上,整個人就像是一道尖刺長矛“嗖”的穿破空氣,瞬間就到了智代胸前!
本來箍頸膝撞這一招,是抱頭撞擊小腹,但沙蓋特身形2米260使出後變成了擊打胸口、撞向心臟。以泰拳之王的力量和衝擊力,鐵膝足以撞碎一名普通人的胸骨,並且將內部的心臟,衝擊的穿破後背飛出去。
智代剛用波動拳接下猛虎波的餘波,就聽到前方空氣一炸,高大的人形急衝而來,就像是猛虎從山上猛撲咆哮,帶著了“嗚嗚嗚”的風聲,吹的她衣服都獵獵作響。
“好凶猛的衝擊膝撞!”
腳踩踏風步,隨衝擊來的狂風架風而遊,智代身體後縱,被風勢帶著向後漂移了5米,雙腳猛然生根扎住。右手一捏,捏成了捶形,向前一衝一炸,撞在了跟隨衝來的鐵膝上。
智代的身體素質、武學天賦都極好,跟隨吳天學習,太極拳、八卦掌演練純熟,這一擊乃是太極大錘,取古戰場鐵錘轟擊的意境,發拳前炸,剛猛無匹。
拳、膝相交,發出“砰”的一聲悶響,撞擊之處,爆開了綠色的氣霧,還有火焰般的光點。
兩人的拳腳內都蘊含了氣,這一下碰撞交接的太過猛烈,氣被震的從毛孔中逸散,顯出了非常明顯的打擊效果!
智代力量比對手弱不少,但她以踏風步躲閃,對方身形繼續前衝,勁力不由得稍稍散了。再發剛猛無比的太極大錘,拳頭炸在膝蓋,頓時將膝撞捶停了下來,腦袋一歪一縮,閃開了箍頸。
一錘炸中,手上也傳來了巨大的力量反震,智代身形不動,腰肢旋轉,以丹田為軸心,右臂筋肉震動將力量向腳下傳導,雙腿筋肉螺旋內絞發散勁力,和膝蓋相撞的右手回縮,左手抬起,雙手一合如抱球,正好搭住了沙蓋特攻勢受阻後,立身下砸頭部的鐵拳。
雙手和鐵拳一交接,智代手臂浮動,帶著沙蓋特的拳頭,向右劃出了一個圓弧。隨著她的動作,手臂上的毛孔中,不斷滲出淡淡的綠色氣霧,在空中劃出了明顯的動作軌跡。
沙蓋特臉色一變,他感覺下砸的拳頭,就像砸在了棉huā上,混不受力,身體也隨這股圓弧向右旋轉,不由自主的想要腳步偏移。
太極拳,以柔克剛,太極雲手!
如果是普通人,哪怕是太極拳比智代還精深的吳天,也不可能用雲手托住沙蓋特的拳頭,因為個人屬性相差太大。
力量差距到了一定程度,哪怕是一記普通的直拳,再精妙的招式都無法應對,這就是俗話說的以力破巧!
但智代目前經過裝備、契約增幅,98點力量雖然仍比沙蓋特低,也足有一抗之力,可以用精妙的招式彌補力量不足。
雲手一浮,託下了對方數千斤力道的拳頭,又借旋轉力破了對方重心,不過泰拳之王的爆發力太強,這記沉重的鐵拳,使智代手臂內的氣微微有些滲出,出現了一道綠色氣霧軌跡。
不管怎麼說。太極雲手托住了,智代隨即側腰晃肩,左手仍然托住對方的拳,右臂挺直,就像是一根大鐵鞭,向前一丟,帶出一股尖銳風聲。砸向沙蓋特的胸口。
太極單鞭!
智代的太極拳、八卦掌、步法身法都已學會,但2個月畢竟不長,不可能精通所有招式。只得有所側重,其他的招式以後慢慢練習。
在功夫大師的教導下,她著重練習的一共有4招:迅疾輕盈的身法:武當踏風步。
以柔克剛的招式:太極雲手。
剛猛招式:太極大錘、太極單鞭。
其他秘傳招紅砂手、大摔碑手。還有精妙的步法八卦步,身法梯雲縱,雖然都學會了,但和實力弱的人戰鬥能用,和頂尖高手戰鬥不能用。
做不到精通,不能信手拈來,卻刻意去用,戰鬥時就可能出現破綻!
和帶有開炮轟擊意境,震動地面,藉助反震力打出的太極炮拳;帶有螺旋絞磨勁。致剛致猛的大摔碑手比起來,太極大錘、太極單鞭的威力稍遜色,但想要精通容易多了,畢竟只是單純的剛猛勁。
同樣是以柔克剛的招式,精通太極雲手。也比精通八卦棉掌、太極攬雀尾簡單。
吳天的八卦步,戰鬥時腳步行走要對應八卦方位,藍月的梯雲縱,提起一口氣後,施展時能在空中挪騰很久才下來,這兩種步法、身法。都比踏風步難學。
這些更加高深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