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計程車氣也很高昂,一路都是軍歌嘹亮:“紅軍南下行,要打成都城。反對右傾逃 跑,我們要進攻。”
南下的紅軍距離川西平原越來越近,也的確吃了幾天大米。但是,問題也接踵而來,國 民黨軍和地方軍閥很快盯上了這裡。“打到成都吃大米”的口號,漸漸證明若實現是何等的 艱難,即使付出巨大犧牲也難以如人心願。
11月13日,也就是張國燾給毛澤東發出“勝利開啟了川西門戶”電報的第二天,真 正的川西平原“敲門”之戰——百丈關大戰,方才揭開大幕。
草地龍虎/(陳宇) 第二十三回 川軍死守成都大門 百團混戰百丈大關
13日,1935年11月中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但這一天對張國燾來說,不應是個 尋常的日期,百丈關大戰在這天全線打響,也許由此註定了他後半生的命運,為此他刻骨銘 心記了一輩子。時光轉過40餘年,他移居加拿大後即曾對西方社會尤為忌諱的這個“1 3”數字痛恨地頓足捶首。
“如果紅軍在百丈關大戰獲勝,成都是必得無疑。”張國燾作過這樣的推論。熟悉川西 地理兵志的兵家早就作過如是說。
“那麼,擁重兵坐鎮天府之國首府成都的張國燾的結局又該是個什麼樣子呢?”後人不 能不對那段歷史作一番深思和測想,推論肯定會是多樣的。
然而,歷史是不能夠假設的。張國燾終於沒有能夠在川西成都建立起毛澤東式的陝北延 安,新中國屬於毛澤東,歷史在百丈關前拐了個大彎。
話說紅軍在天全、蘆山取勝後,即直趨川西平原而來。國民黨川軍總司令劉湘最精銳的 郭勳祺第144師、楊國楨第147師被紅軍打得稀里嘩啦,潰退向川西平原。成都這個川 中政治、經濟中心受到嚴重威脅。這時,始終堅信“得四川就可控中國,穩巴蜀就可平天 下”的蔣介石在重慶無論如何也坐不住了,他唯恐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