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闆不服:“也不一定,沒準是造辦處出來的物件。”
說來也奇怪,古玩行有個完整的鄙視鏈,玩字畫的看不上玩瓷器的,玩瓷器的看不上玩玉石的,玩玉石的看不上玩錢幣的,玩錢幣的看不上玩木頭的。
玩古玉的,還看不上玩生坑的,總之都說自己玩的好,而且玩的不雜,不像現在玩的雜。
“你倆啊,別掐架,人家林楠也是老手了,能在潘家園混的,沒有一個包子,林楠也是個行家,人家敢買,說明不愁賣。”
剛說完後,林楠抱著錦盒回來了:“三位爺,掌眼。”
林楠將錦盒放在桌子上,三個人站在桌子前,看著林楠將錦盒開啟,錦盒裡裝著白玉御題詩文如意。
林楠比了一個讓我們上手的手勢,王胖子和李老闆都沒上手,看向我,我尷尬的笑了笑:“我先看。”
這件如意是乾隆朝的,長三十多厘米,應該是335厘米,材質上乘,玉質瑩潤通透,內含光華,入手溫潤。
如意用整塊白玉打造而成,背面通體掏空,打磨光潤均勻,造型規制嚴謹,雕工洗練流暢,線條工整,如意頭上陰刻御題詩,尾部刻回紋為飾,絕少繁縟雕工,體現盛世玉匠之能,用整玉雕琢而成的如意,這如意的確出自造辦處。
如意頭雕琢為靈芝雲頭狀,其上鐫御題詩云:“屢有如意詠,茲復思其義。意蓋近乎情,同為性之次。性固無不善,情乃善惡也。習遠使之然,可輕言如意。如善得佳朋,如惡非美事。告欲如意者,致知聖經備。乾隆壬寅御題”。尾落“古香”,“太”二單框篆書款。
“如意”最初的實用用途為搔杖,搔癢可如人意,故名“如意”,如意一詞來源於印度梵語阿娜律,是佛教的持器之一,僧人講經問道時傳遞以表示授權主講。
後來逐漸演變為貴族豪門在掌中把玩的裝飾之物,清淡時手執如意直指四座,瀟灑風雅,故又稱“執友”,“談柄”,因常不離手而又稱“握君”。
清代如意基本擺脫了實用用途,如意被視為吉祥瑞器,成為朝賀,祝壽,喜慶時不可或缺之物,宮禁之內,寶座,臥榻,案頭等方方面面都少不了如意的形影,包括瓷器,最常見的就是如意紋。
乾隆非常:()我的盜墓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