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滿地瓷器(3 / 5)

像逗蟈蟈一樣,那看的叫一個仔細。

“小宇,今天我就跟你仔細說說。”

乾隆一朝,瓷藝精進,離不開督陶官唐英的功勞,這是為什麼收藏瓷器的,都很尊重唐英。

唐英殫心竭慮,集歷代名窯之大成,括中外良器之精萃,鑄就千古不遇的輝煌,乾隆皇帝愛好廣博,藉以御窯廠之能工巧匠,以瓷為胎,敷設彩釉,借鑑西洋,遂成洋彩一項,是為中國彩瓷之名品。

洋彩,即江西景德鎮奉命專為北京宮廷燒製之特殊瓷品,可謂是此瓷器重鎮對宮內御製琺琅彩瓷的回應。

儘管在北京,清帝可以直接監督琺琅彩瓷的燒製過程,所用白瓷胎仍須向景德鎮御製廠特別訂燒,如斯遠端分工,加上宮中作坊環境所限,明顯限制了琺琅彩瓷之品類與數量,乾隆皇帝遂漸命景德鎮御製廠奉敕直接燒造洋彩瓷器。

“呦,華哥,你還懂這些?這有點厲害了。”

“我懂的多了,只不過不願意說而已,你慢慢學,以後都交給你。”華哥說完,還咳嗽了下。

我看這要開始裝了,趕緊給華哥倒茶:“華爺,您喝著,小心燙。”

華哥繼續說:“洋彩瓷在十數年前並不被人所知,隨著清宮《活計檔》和道光時期的《陳設檔》的公開才被世人重新認識。

唐英曾在雍正十三年所撰寫的《陶務敘略碑記》(1735年)中最先使用洋彩一詞,乾隆八年(1743年)唐英奉命編撰《陶冶圖冊》二十編,其中第十七編專述《圓琢洋採》中記:「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琺琅畫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無不精細入神。」「圓琢白器,五彩繪畫,摹仿西洋,故曰彩採。

須素習繪事高手,將各種顏料研細調和,以白瓷片畫染燒試,必熟諳顏料火候之性,始可由粗及細,熟中生巧,總以眼明心細,手準為性。所用顏料與琺琅色同,其調色之法有三……”

“唐英在此文中指出洋彩與琺琅彩原本同屬於琺琅色料,只是因繪畫技法不同,以白釉瓷胎進奉造辦處由如意軒所畫制的瓷胎琺琅大多以傳統中國畫法為主,

僅少數採用西洋圖案及西洋繪畫技法,而洋彩則不同,洋彩主要是在景德鎮燒製,起用了西洋新裝飾技法,繪畫技法不同於傳統畫法,故名洋彩。

而唐英正是創作瓷胎洋彩的關鍵人物,瓷胎洋彩與瓷胎琺琅彩之間除了用料相同之外,技法、裝飾迥然不同。”

我看華哥說了這麼多,也被他忽悠住了,皺眉道:“你連夜背下來的吧?”

“什麼話,你還不信我?”

“你要說做別的,我都相信,你能說出來這麼多,我感覺不靠譜,感覺你作弊了,懷疑你昨天晚上連夜背的。”

“你不信是吧,我再跟你說說。”

“乾隆時期燒造的洋彩和琺琅彩瓷,都是清宮最珍貴也是最受清帝重視的品類,在當時由於釉料,技術的原因,燒製量非常稀少,除爬件“如碗盤等”數量略多外,瓶器一般多為一對,不會超過數對,絕大部分珍藏於乾清宮,除少數陳設圓明園外,根本不作賞賜之用。

傳世品僅臺北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尚有遺存,流傳於坊間的藏品大多為圓明園遭入侵者掠奪後遺散出來的。

乾隆七年始,瓷胎洋彩製品益趨精細,講究鏤空、穿透、旋轉、層層相套、紋飾多樣,製作工序困難、複雜、奇巧,極富挑戰,後被世譽鬼斧神工。

根據清宮檔案資料顯示,乾隆即位初年,已立即展現對燒造陶瓷的濃厚興趣,前多次下旨參與瓷器的設計和製作,在對待制瓷工匠的態度上,乾隆皇帝遠沒有雍正皇帝仁厚,乾隆極為苛刻和吝嗇褒獎之詞,如乾隆七年、八年唐英進呈新樣夾層玲瓏,交泰等瓷器呈覽,乾隆皇帝僅御批「覽」字。

乾隆皇帝亦少見對陶工的獎賞,對於次品,甚至於責備唐英的督導,並罰年俸賠償,由於求好心切,要求自然嚴格。

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乾隆時畫琺琅及洋彩瓷器,多屬於乾隆早期六至十年間於內廷或景德鎮燒製。

唐英呈奏摺中所提到的夾層玲瓏,這類洋彩瓷器則是唐英為了迎合乾隆皇帝的藝術觀,煞費苦心,絞盡腦汁研發出來的新式樣。

華哥喝了口茶:“咱們叫鏤空,你知道清宮叫什麼麼?”

“叫玲瓏,我知道的,大哥!”

“算你小子有學問。”

“鏤空雙層套瓶清宮稱為「玲瓏」,是一種內外結合,較為複雜的成形工藝,根據目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