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室之內,藍景爐下火光熊熊,楊玄雙手緊握爐耳,神色頗為嚴肅。 距離上官清登門拜訪已過去近兩個月,這期間楊玄一直在修行,直到渡過了剜心血蠱的平靜期,才開始嘗試燒練那無名丹經之中的青玄神凝丹。 但這過程並不順利。 只見楊玄的呼吸開始急促,雙手之上,靈力不斷流轉、吞吐,短短三四個呼吸之間,已經進行了三十餘種變化,而爐下火焰也彷彿被狂風吹過一樣跳動,時而舒展,時而縮緊。 當火焰平穩下來,楊玄顧不上擦汗,揭開爐蓋,將三種一階中品靈藥一口氣扔了進去。 滋啦啦聲音響起,那並不是一個好兆頭,這意味著丹鼎之內藥液已經被熬幹,在以往煉丹途中,乃是丹藥失敗的徵兆,但不知為何,每次依照丹方煉製,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楊玄眉頭微緊,卻依舊穩定住了靈力,努力調整著火候。 時間一點點過去,丹鼎內很快就不再有那種刺耳聲音,也讓楊玄長長舒了口氣。 而這爐丹藥也到了最關鍵的時候。 青玄神凝丹之中缺乏了最後五種火力變化,而接連九爐下來,楊玄已經大致摸清了其中的節奏。 只見他雙臂之內靈力有條不紊地輸送,丹鼎之下火焰極有節奏地漲落,彷彿是一輪時明時缺的月亮。 到時候了! 楊玄睜開眼睛陡然撤回手臂,丹鼎之下火光熄滅,揭開爐蓋,眉頭又緊縮起來。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丹鼎之內,是五顆漆黑丹丸,表皮破裂,佈滿裂痕,只能勉強看出是丹丸形狀,就好像是熬幹了鍋的湯圓。 玉牌之中一次產出的靈藥,只能夠煉製八爐青玄神凝丹,然而這八爐卻全都失敗了。 一開始的失敗都在楊玄的預料之內,畢竟缺少了最後收尾階段的火力變化,連丹型都成不得。 於是接下來幾爐,楊玄便將心思全都放在了對於最後火力的推演變化上,每練過一次,便總結經驗得失,之後再行調整。 這期間他還察覺出了丹方自有的一些火力缺陷,並加以完善和改進。 那之後雖然還在失敗,最後成丹時候卻已經能夠有丹藥形狀,尤其是第六爐,雖然成了三顆廢丹,但是並無焦糊異味,只是毒性甚重。 本以為這是成功的開始,但沒有想到,接下來兩爐卻又全都失敗了,尤其是這第八爐,成色反而還不如第六爐的時候。 “莫非我推斷有誤,最後火力變化少了不止五種,丹經缺頁比我想象得更多?”楊玄自語道:“若是如此,這丹恐怕是煉不成了!” “玉牌之中靈藥已經種下,下次成熟之後,若還不能夠成功,那便算了。” 打定主意,楊玄回到正堂之內,走到一個浴桶般大小的木桶旁邊揭開蓋子,便有一汪碧綠如森的藥液盪漾開來。 這藥液名為“顯真湯”,以一階上品靈藥“畫影梧桐果”為主材,一階上品靈礦“翡翠石英”、“滴墨松香”為輔料,再加上六種一階中下品的靈藥、靈材混合調製而成。 此湯乃是三千年前太清宗內一位名為“李顯真”的丹道大家所創,後來隨著太清宗覆滅,此法也流傳開來,每一個三階、四階的宗門都有收藏。 楊玄取出瓷瓶,以小勺剜了大約指甲蓋大小的血髓散,倒入盆中。 猩紅色的血髓散落入碧綠色的顯真湯,盪漾開觸目驚心的漆黑顏色,一股刺鼻味道猛地瀰漫開來,楊玄趕緊閉氣,饒是如此,那吸進來的一口蒸汽依舊是讓他頭暈目眩,靈力滯澀。 咕嘟嘟、咕嘟嘟。 明明沒有火焰,但這一盆顯真湯卻沸騰起來,一層大小不一的泡沫霎時間蓋滿了液體表面,原本墨綠色澤先是變得漆黑,隨後又忽然化成了猩紅顏色,質地也開始變得粘稠,就好像是一盆鮮血一般! 顯真湯繼續沸騰著,其上泡沫卻一點點消失,只留下一股股泉水一樣沸騰湧起的水柱。 一、二、三、四、五。 楊玄揉了揉自己的下巴:“不錯,比我想象中要容易得多!” 這已經是顯真湯變化的最後一步,湯中有幾道水柱,便說明這丹藥用了多少種原料。 五道水柱,五種原料。 不過原料具體的品級、種類與分量,就不是顯真湯能夠判明。 想要逆向破解一種靈丹的構成,通常要用到兩種手段,其一便是顯真湯。 顯真湯過後,便需要用到另外一種方法。 回到丹室之內,楊玄先是將藍景爐清洗乾淨,又在其中倒入一碗無根水,從瓷瓶中剜了一大勺血髓散倒入其中,封上鼎蓋,大火燒煉起來。 筆記之中,記載了十三次血髓散配方比例變化,其中明確提到的靈藥有三種: 二階中品“玉脈龍心果”,一階上品“褐脈鬼藤”,一階上品“蟄龍根”。 而如今楊玄要做的,便是找出剩餘兩種原料究竟是什麼。 靈力不斷吐出,火力越來越大,鼎沸之聲傳來,楊玄依舊不停。 此法名為“煮海”法,以不帶任何靈氣、靈力的無根水浸泡靈丹,隨後大火熬製,熬到其乾枯焦褐為止。 煉製丹藥的過程就是將所有材料糅合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