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新星遭遇戰(三)(1 / 2)

在超高音速導彈和來自天基武器的前奏響起時,作為進攻的序章音樂,天空中響起了一聲聲的嘯音,一個個大小不一採用耐高溫材料特製的空投艙從天而降,趁著此時地面部隊防空網路暫時停歇的間歇,巧妙的降落到了距離軍事設施有一定距離的空曠地帶,在即將到達地面的那一刻,反推裝置啟動,在遠處守軍驚訝的目光之中,緩緩的接觸到了地面。 “嘭!” 空投艙響起釋壓的聲音,緊接著艙門開啟,一個個穿著外骨骼作戰鎧甲陸戰隊成員迅速的展開並轉移到附近地形相對複雜的區域,同時更多的登陸艙開始陸續跑出一個個人類士兵。 “哐當!” 一聲重重的撞擊響起,緊接著更多的撞擊聲響起,一種與人類士兵搭乘的登陸艙完全不同的空投裝置在塵埃之中顯露,這些外形幾乎就是集裝箱一般的裝置在同一時間四面開啟,一個個渾身披覆著重甲的人形戰鬥機器自動開機並脫離掛架,與多年前的仿生人工智慧機械相比,這些被官方命名為“遠征軍A17型”的人形戰鬥機器看起來更加兇悍,也更加魁梧,更重要的是它們更加“安全”。 由於“天網”的出現,原本在人類軍隊中大量使用的仿生人工智慧機械已經被大規模的退役並重制,而民用的仿生人工智慧也幾乎被全方位重新改造,雖然這在相當程度上降低了社會的運轉效率,但是所有人都認為這相對來說會更安全一些。 而為了應對此次的軍事行動,在基於對阿特蘭作戰的經驗上,軍方大膽的申請使用了一種與智械完全不同的技術,啟用了21世紀某項人形智慧機器人的方案,並結合現有科技,組成了一支新的“無人軍隊”。 它們採用了“天網”的機器人技術,同時被人類加以改進,其與智械最大的改變在於,這些戰鬥機器人並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組網協同自主行動,而只能根據內在模組程式在士兵們的身邊進行協同。同時,它在犧牲了一定智慧性的同時,載入了大量人類遠征軍總結的戰術動作,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戰鬥力,併成為地面士兵們忠實的炮灰僚機。 當每一個集裝箱內的人形戰鬥機器解除安裝完畢之後,箱體中央則是開始啟用戰鬥機器小隊的火力核心——“玄武六型通用火力平臺”。它是一臺高達四米的履帶式火力平臺,它上身同樣採用了人形軀幹的設定,左右兩邊懸掛了大量可以輸出瞬時壓制火力的裝備,例如左右兩邊各搭載了一具12.7毫米口徑轉輪機槍、兩具23毫米速射炮,腹部兩側搭載了定向能鐳射發射裝置,而背部則是揹負了一整個64管火箭發射巢以及一個四聯裝鐳射制導導彈,甚至連它的頂部還搭載了一門60毫米自動迫擊炮。 在防禦方面,它的胸口設定的護盾防禦裝置採用了簡化設計,只能防禦住正面180度的扇面和頂部45度的扇面——這也是一種為了避免人工智慧叛亂的保險措施,同時出於安全考慮,所有參與戰鬥的人工智慧都採用了可拆卸自毀的動力電池設計,讓他們只能在沒有更換動力電池的情況下正常作戰72小時,不過按照人類的計劃,這也足夠了。 不過出乎人類意料的是,與阿特蘭人的作戰相比,夏利曼帝國和瓦爾特人組成的聯軍顯然更有豐富的作戰經驗,當附近的守軍意識到這是對方的先頭部隊時,他們沒有貿然的跑出防禦工事,而是根據早已劃定好的射擊諸元,呼叫了他們的火炮支援。 由列車搭載的超過280毫米的重炮在五分鐘後開始轟擊這片登陸區域。 “轟!” 數十個人形戰鬥機器還沒來得及脫離掛架,便被一發重炮炮彈直接命中登陸艙,巨大的爆炸和衝擊波甚至掃倒了周圍已經散開的人形戰鬥機器,而那些沒有被波及到的人類士兵和人形戰鬥機器,則是立刻打出了一幕幕煙霧彈,試圖脫離這片危險的區域。 士兵們藉助著外骨骼的推進器在一瞬間便飛躍了數十米的距離,而那些戰鬥機器人則沒有那麼好運了,一枚又一枚的大口徑炮彈落在了登陸場的周圍,而戰鬥機器人們雖然收到了指令,但是由於其智慧程度的相對落後,雖然它們的裝備比之前的仿生智慧機械更加先進,但是面對重型火炮的轟擊,依然無法堅持太久。幾乎每一秒都有戰鬥機器人的護盾被衝擊波撕碎,同時化為一堆零件。 “這裡是1002號登陸場...我們遭到了敵軍的攻擊...疑似是重炮!” 降落計程車兵們迅速的聚集在了一起,一邊進行組隊,一邊開始有條不紊的呼叫支援,雖然也有士兵心疼那些被炸燬的戰鬥機器人,但是顯然他們還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 “艦隊收到...正在調集算力檢測衛星影象...” “目標已經找到...四十秒後將會進行空對地打擊...” 幾個呼吸之間,天空中便落下了幾道橙色的亮光。 遙遠的某處位置響起了巨大的轟鳴,以及滾滾升起的黑煙與白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