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這筆架不是很真(1 / 1)

“哥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汝、官、哥、鈞、定中的“哥”,即為哥窯。 哥窯的定位,差於汝窯與官窯,略高於鈞窯與定窯。 哥窯的來歷,說句實話,沈愈自己都有些懵圈,若不是有鑑寶金瞳在,沈愈根本不敢給老宋鑑定。 因為哥窯雖然屬於宋代五大名窯,但在宋代所有文獻中,不僅僅是瓷器的,是所有文獻,根本就沒有哪怕一本有對哥窯的記載。 並且哥窯雖有傳世瓷器,但是找不到燒製的窯口遺址,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還不知道哥窯曾經具體位於何處。 現在在古籍中找資料,大約只能在元代的《至正直記》,明代的《格古要論》、《遵生八箋》中找。 清末民初的兩本古玩收藏愛好者的啟蒙書籍,也就是《古玩指南全編》與《飲流齋說瓷》中對哥窯的講解也是很籠統,可說是隻言片語一筆帶過。 這幾本書中,介紹哥窯較為詳細的是元末明初收藏家曹昭所著的《格古要論》,此書為存世最早的古玩鑑定類古籍。 綜合所有資料,挑選其中可信的,總結起來就是在南宋初期有章家二兄弟,均以燒瓷為業,哥倆各主一窯。 兄長叫作章生一,因為他是哥哥,所以燒的窯叫作哥窯,又名琉田窯。 弟弟名為章生二,他是弟弟但是沒有弟窯一說,他所在窯叫作龍泉窯。 哥窯與龍泉兩窯均屬於宋代瓷器巔峰之一,但老大技高一籌,所以哥窯名滿天下位列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當然龍泉窯也是很厲害,為宋代第六窯,也有說龍泉窯的黑胎青瓷才是真正的哥窯。 宋代不像明清兩代,明清官窯瓷器全部在瓷都燒製,其窯廠叫作“御窯”或者“官窯”,燒製的瓷器也是以帝王年號為款,算是集合國家的能工巧匠,所以明清兩代的民窯雖然很多,但是都不精。 宋代是沒有特定官窯的,也就是沒有所謂的御窯或者御器廠以及御瓷廠。 有人會問,五大名窯排第二的不就是官窯嗎? 這個官窯最多算是內窯,就燒一種瓷器,而不是明清的官窯那般青花,五彩,鬥彩什麼都燒。 也有說這個所謂的官窯還算不上是官窯,若說在五大名窯中硬選一個,汝窯相比起官窯來,更能算是宋代真正的官窯。 所以說,宋代民窯與官窯相差不大,民窯也是有很多好瓷的,比如這哥窯。 將筆架輕輕拿起,沈愈心道:“還沒聽說哥窯有筆架傳世,若宋伯這個筆架是真哥窯傳世瓷器,那可了不的。” 哥窯傳世瓷器,沈愈沒見過,但是鑑定方法他知道,大約為四步。 第一,哥窯與汝窯,龍泉窯,東窯一般,均主青色,因為宋代喜青色,其瓷器的釉面屬於無光釉,釉面雖然不光潔,但是有一種好似“酥油”般的光澤。 哥窯瓷器因為瓷器樣式的不同,其顏色也不盡相同,其中有淡青,粉青,翠青,蝦青,灰青,豆青或者米黃色,此筆架屬於粉青色,這一點沒有什麼問題。 第二,哥窯的釉層很厚,最厚的地方甚至與胎體的厚度差不多。 真品哥窯瓷的釉內含有很多的小氣泡,用放大鏡看好似如玉珠隱現,古玩行裡稱這一現象為“聚沫攢珠”,或者叫“攢珠聚球”。 這個筆架沈愈用高倍放大鏡仔細看了看,釉內的氣泡很是細密,就像是一顆顆的小水珠一般,這一點也沒有問題。 第三,哥窯是有名的“紫口鐵足”,當然,官窯與龍泉窯也是如此,哥窯瓷器的坯體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黃色的,也就是說碗口,瓶口邊緣釉薄處會呈現出一種比黑胎稍淺的紫色,所以叫作紫口。 哥窯胎體含鐵量高,露胎部分呈黑色,謂之“鐵足”。 這一點,沒法驗證,或者說只能驗證一半,因為這是一個筆架,這東西也沒有口,底足到是呈黑褐色,這一點也沒有問題。 第四,也是最後一點,就是哥窯最有名氣的“金絲鐵線”了。 金絲鐵線指的就是哥窯表面那密佈的裂紋,也就是俗稱的開片。 開片的形成最初是開窯時溫度沒掌握好,沒有徹底讓瓷器完全冷卻,而造成的釉面開裂,最後也不知道怎麼了,就變成了一種很是珍惜的缺陷美。 沈愈對開片瓷器是無感的,甚至是不喜歡。 當然,只要大部分人喜歡,這東西就值錢。 哥窯瓷器若開小片,其顏色多為黃褐色,看著就像是一道道的金絲。 而若是開大片,一般來說呈現出的顏色是那種灰中帶點黑,所以叫作鐵線,這就是所謂的金絲鐵線。 《格古要論》中說,“哥窯紋,取冰裂鱔血為上,梅花片墨紋次之,細碎紋,紋之下也。” 此筆架全器皆是網狀開片,重疊猶如冰裂紋,可說為哥窯開片中的上上之品。 “等等,不對啊!”沈愈目視手中筆架,好像突然捕捉到了一些什麼東西。 傳世哥窯的釉面開片是大小不一的。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