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八十塊的春秋經(1 / 1)

“若他手中真是一本明清善本的話,就算價格高我買不下來,也可以讓李老買下,這種古籍只有在真正愛書的人手中才能更好的流傳下去。” 這時的沈愈突然對攤主手中這本線裝書異常期待起來。 也許是看到了沈愈眼中的熱切,攤主目視沈愈好一會方才鄭重其事的吐出兩個字:“《春秋》。” “春秋?明代還是清代的?是官刻本,還是私刻本或者是坊刻本?”沈愈略帶期待的問道。 “什麼本?我這是古書春秋啊!” 沈愈先是愣了愣,不過馬上暗暗嘆息一聲,“此人對古籍專業術語一竅不通,定是拿現在印刷品來忽悠我的。” 刻本又稱刊本,所有由雕版印刷而成的書本都可以稱為刻本。 刻本又分為三種:分別是官刻,私刻,以及坊刻。 官刻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比如宋明兩朝的國子監就管校理刊印書籍,宋代的百科全書,有類書之冠的《太平御覽》就是國子監版本,對於古籍收藏愛好者來說,國子監的官刻本也稱為監本,是極為珍貴的,若是能得到一本監本古籍,定是視若珍寶。 官刻本除了國子監外,還有各地的書院,府學、州學、縣學,書局等版本,官刻一般情況下不為盈利,只為教書育人,多為科舉用書,醫書等。 私刻也很容易理解,就是私人出資請人刊印的書籍,多為富人開辦私塾的啟蒙用書,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論語》,《弟子規》,《朱子家訓》,《增廣賢文》等,這也不為盈利只為教育後代,所以私刻本又稱家塾本。 坊刻的坊字是書坊的意思,古代書坊即為現在的書店,書商除了賣書外也印書,這是為了賺錢,不過古代印書花費甚多,印一本寥寥數十頁的書,各種製版,校隊,印刷,油墨一系列成本算下來,差不多要花費近十兩銀子。 這也說明書籍在古代的珍貴,所以在古代大多是借書來抄寫,在古代有人肯借書就是天大的恩情。 默唸一聲鑑寶,沈愈朝攤主手中的線裝書看了過去,果然,任何寶光都未出現。 見沈愈沒有露出該有的訝然之色,攤主瞬間瞪大了眼睛,“不是吧?春秋你都不知道?就是關羽讀春秋的那本春秋啊。” 沈愈聞言笑笑:“怎麼?您的意思是說,您手中這本就是關聖秉燭夜讀的那本《春秋經》?” 攤主見面前的年輕人如此上道,心中暗喜:“比那本還要好十倍,你聽了不要大喊大叫啊,我這本可是孔聖他老人家在世時親筆書寫的,足足流傳兩千多年呢。” 看著攤主手裡的線裝書,沈愈強忍笑意:“這麼厲害?真的假的?” 不怪沈愈憋著笑,雖然東漢時已經有了紙張的使用,並且造紙技術有了飛速發展,更是出現了“蔡侯紙”與“左伯紙”,但從西漢再到三國,其實還是大量使用簡牘(竹簡),以及縑帛,這主要是當時的人們覺得紙容易損壞,並沒有廣泛的使用。 古人說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就是說竹簡很重並且記載的東西很少,動不動就得用牛車馬車拉,一車竹簡可能都沒有現代人看上一本電子書的字多。 直到晉代才開始用紙來代替竹簡,陸機《平復帖》用的是麻紙,王珣《伯遠帖》用的什麼紙現在雖然沒有明確,但用的是紙張,這是毫無疑問的。 到了唐代,紙才被大量使用,但唐代也沒有線裝書,唐代用的卷軸書與冊頁書,唐初無論手抄或刻印,均要成捲成軸,卷軸書由卷、軸、縹、帶組裝成,裝訂繁瑣,就如同現在的字畫一般。 到了唐中期,大家感覺卷軸書翻閱太不方便了,不管看一段還是看一個字,都要在平案上展開才能看,看的越多展開的就越多。 於是就又出現了一種叫做冊頁的裝訂形式,又細分為摺疊式以及活頁式,相比卷軸書,冊頁書簡單的多,開啟就能看,不看了合上就好,躺著坐著都能看,比起卷軸來簡直不要太方便。 到了宋代,紙已被人們完全接受,並且普通人也可以用的起,這時候更是出現了活字印刷術,書多了,各種裝訂方法也大量的出現,線裝書就是這時候出現的,線裝說白了就是將零零散散的紙頁排版收攏後,用訂線的方式穿聯成冊。 線裝書因為攜帶方便,翻看方便,並且字大如錢,行格舒朗,古人對這種裝訂方式甚為喜愛,因為古代沒有電燈,排版好,翻看方便的書籍可說是一種驚喜,並且線裝書結實不易損壞,古人得書不易,從此以後,線裝書算是古籍裝訂方式的第一選擇。 不過這攤主突然拿出一本線裝書,並說是春秋真跡這就是胡扯了,因為線裝書是宋代發明,明清才流行的,並且孔子他老人家那時候哪來的紙啊! “噗嗤!” 還是攤主最終沒憋住,笑出了聲:“當然是開玩笑了,春秋時哪來的紙?不過我這書用墨厚道,裝訂全部手工縫製,買回家擺到書架上絕對的有面子。”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