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從國外道觀買回來的(1 / 2)

宣德爐,乃是明朝宣德三年,由朱瞻基親自設計建造,然後再由工部在全國範圍內精心挑選能工巧匠鑄造的一批香爐。

值得一提的是,宣德爐是華夏曆史上第一次用黃銅為原料鑄成的香爐,從此宣德爐成為了香爐的代名詞。

人們也習慣性地簡稱其為宣爐。

傳說中,其製作工藝極為考究,是以風磨銅作為主要原料,並且還外加了一些金銀等珍貴的貴重金屬,歷經不低於十二次的反覆精煉之後,方才成就了這聞名遐邇的宣德爐。

宣爐,在古董界久負盛名,但令人詫異且遺憾的是,截至目前,在全球範圍內,無論是拍賣會這樣的專業交易場所,還是魚龍混雜的古玩黑市,甚至包括各大博物館的珍藏之中,竟然沒有一件可以確鑿無疑地被認定為宣爐的標準器。

所謂標準器,就是當鑑定拿不定主意時,比對它就行。

可這樣的標準器對於宣爐來說根本沒有。

沒有!

一件也沒有!

所謂的“真宣”,特指宣德三年明宣宗朱瞻基親自督工首次鑄造的那一批次,它們彷彿在歷史的長河中隱匿了身形,只留下無盡的傳說與後人的探尋。

宣德爐現在的市場非常有趣,真品沒有,假的很多,部分古代的假宣爐,比如明代仿造的,收藏價值也很高!

沒錯,就是說,在品相好,材質好,鑄工好,年代久遠的基礎上,假的宣爐也值錢。

某些宣爐仿品的藝術價值確實極高,尤其是明早期的一些宣爐,已經康乾時仿造的少部分宣爐,它們在工藝製作、造型設計以及文化韻味的體現上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

所以,當某些品相出眾的“宣爐”一旦登上拍賣會,往往會引發激烈的競價,拍出大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乃至幾千萬的驚人高價也不足為奇,成為古董收藏界的寵兒。

沈愈輕輕放下手中的銅爐,目光平靜地看向汪老,用極為平和的語氣詢問:“汪老,不知這尊銅爐您是從哪裡得到的?”

汪老正欲端起茶盞飲茶,聽到沈愈的問題後,緩緩放下茶盞,臉上露出一絲回憶的神色,說道:“是從國外買回來的。”

沈愈微微點頭,接著又問道:“要是方便的話,能不能詳細講一下它的來歷?”

態度謙遜而誠懇,讓人難以拒絕。

汪老微微一笑,似乎很樂意分享這段經歷,“這有什麼不方便的,說起來得到這尊宣爐還真是算個機緣。我是在一次前往國外考察生意的途中偶然發現它的。

“那是在美利堅一個小鎮,我清晨吃完早點外出散步時,不經意間在一片翠綠的竹林旁,發現了一座隱匿其中的小道觀。

“白牆綠瓦,飛簷翹角,這種鮮明的建築風格,無疑是咱們華夏文化在異國土地上的獨特呈現。

“更為特別的是,這竟是一座私人道觀。”

此話一出,除了沈愈外,不管是顧正巖亦或是裴玉琴都微微一怔,臉上露出些許驚訝之色。

顧正巖不禁微微蹙眉,滿臉疑惑地說道:“老汪,你莫不是糊塗了吧?國外存在道觀之事,我自然是知曉一二的。

“美利堅、英吉利、倭國、星加坡、大馬、越國、澳洲、紐西蘭、墨西哥等等諸多地方,確實都有不少的道觀星羅棋佈於其間。

“然而,這私人道觀的說法,卻著實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汪老嘿嘿一笑,臉上的得意之色更甚,略帶調侃地說道:“姓顧的,這便是你孤陋寡聞之處了。國外有不少道觀確實皆為私人所開辦。

“並且這些道觀的開銷大多依賴開辦者的積蓄,

“這個叫作‘純元觀’的道觀也是一樣。

“相比國內那些規模宏大、歷史悠久的道觀,這個道觀真的很小,僅僅只有兩進宅院。

“前院三間正房被巧妙地拼湊成了一間主殿,用來供奉三清,後院是道士們居住的地方。

“不大歸不大,但是其歷史卻頗為悠久,竟是上世紀20年代建造的。遙想那個時候,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能夠建立起這樣一座傳承華夏文化血脈的道觀,其間必定是歷經了諸多艱辛與不易。

“而且這個道觀還有一個極為特別之處,它設有一個小廂房,專門免費供香客休息歇腳。

“在那裡,你能感受到一種純粹的善意與包容,茶不要錢,香不要錢,搖籤解籤也不要錢,甚至連常見於道觀中的功德箱都不見蹤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