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桐城,有一位名叫孫克鹹的世家子弟。自小便展現出非凡的才華和對知識的渴求,他苦讀勤練十餘年,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他不僅精通經史子集,而且在詩詞歌賦和琴棋書畫方面也有著非凡的造詣。 隨著時光的推移,孫克鹹已成長為一位英姿勃發的青年。他胸懷壯志,渴望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施展才華。然而,明朝正值多事之秋,內憂外患,社會動盪不安。面對這亂世,孫克鹹心急如焚,空有報國之志,卻苦於無路請纓。儘管多次試圖投筆從戎,但都未能如願。 孫克鹹深知,只有不斷努力,才能等待機會的到來。他繼續在家中苦讀,時刻關注天下大事,思索著如何為國家盡一份綿薄之力。他以詩詞表達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未來的憧憬。 某日,陽光灑滿了南京城,孫克鹹與友人餘懷相約在秦淮河畔的名妓李十娘處共飲。那裡的風景宛如畫卷,畫舫與紅燈籠在河面上悠然飄蕩,彷彿帶人們回到了南明那繁華的時代。李十娘,這位秦淮河畔的佳人,不僅容顏嬌美,更有一顆善解人意的心。她深知孫克鹹內心的苦悶,也明白他仍對南明懷有深深的情感。 孫克鹹品了一口美酒,目光投向窗外流淌的秦淮河,感慨道:“如今國家不在,我們的志向也無處施展。”餘懷輕撫琴絃,低聲說:“克鹹,我們雖無法改變大局,但生活還要繼續。南明的文化和精神不能消亡。” 李十娘款款走來,坐在孫克鹹身旁,溫柔地說:“兩位公子,我瞭解你們心中的鬱悶。但生活總得繼續。”她稍作停頓,接著說:“我這裡有一位好姐妹,名叫葛嫩娘。她不僅才華橫溢,而且對天下事有著獨到的見解。我相信,她能給你們帶來一些啟示。” 孫克鹹抬起頭,與李十娘深情的目光交匯。他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彷彿看到了希望的光芒。孫克鹹眼中閃爍著濃濃的好奇,帶著探尋的口吻問:“十娘,你口中的葛嫩娘真如你說的那般出色?”李十娘微笑著點頭,語氣堅定:“我從未誇張。葛嫩孃的出色,詩詞歌賦,天下大事,無一不精,更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孫克鹹聽後心生嚮往,他急切地請求:“不知十娘能否為我引薦,讓我有幸認識葛嫩娘?”李十娘看出他的心切,便答應道:“待我和葛嫩娘商量後,再安排你們相見。”次日,李十娘將孫克鹹的意願告知葛嫩娘,葛嫩娘應允了與孫克鹹的相見。 玉香院,南京秦淮河畔的一所奢華的青樓,每日來往的客人絡繹不絕。孫克鹹一身長衫,手搖摺扇,走進了玉香院。身為書生,南明滅亡後,他對國事失望至極,只能在此縱情聲色,消磨時日。 葛嫩娘,玉香院的頭牌,美麗與才情並存。她原是明朝武將家的小姐,因清軍入侵而落入風塵。她在玉香院以琴棋書畫展示才情,堅守賣藝不賣身的底線,心中盼望有朝一日能贖身從良。 孫克鹹在大廳選了個位置坐下,點了幾樣酒菜,聽著伶人的小曲,品著美酒。他環顧四周,目光被正在臺上彈奏琵琶的葛嫩娘吸引。葛嫩孃的美貌和才情令他心動。 葛嫩娘彈奏完畢後,走下臺來,進入後臺。她換上了淡藍色的衣裙,頭上插著一朵珠花,未施脂粉的臉上更顯清麗脫俗。當她走進大廳時,目光與孫克鹹相遇,心中一顫。她覺得這個書生看起來有些熟悉,彷彿在哪裡見過。回憶起幾天前在街上遇到的一個男子,也是穿著長衫、手搖摺扇,氣質非凡。當時匆匆一瞥並未留下太多印象。 孫克鹹看到葛嫩娘走來,心生喜悅。他站起身來拱手施禮。葛嫩娘也回了一禮。兩人對視的瞬間,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驚豔與欣賞。孫克鹹輕聲說道:“姑娘,你好,我是李十娘引薦而來。”葛嫩娘微笑回應,兩人的緣分就此展開。 葛嫩娘輕輕一笑,回應道:“公子,您好。李十娘昨天已與我提起過您了。”孫克鹹試探地問:“姑娘,您是否還記得我?”葛嫩娘搖頭道:“我似乎並未與公子有過交集。”孫克鹹提示道:“數日前,我在街道上遇見了姑娘。那日,你身著白衣,手中持有一本書。”葛嫩娘思索片刻,恍然大悟:“原來是你。” 孫克鹹好奇地問:“姑娘,你那天手中所持是何書?”葛嫩娘答:“是《史記》。”孫克鹹追問:“姑娘,你偏愛閱讀《史記》嗎?”葛嫩娘分享道:“確實,我對歷史情有獨鍾。讀史可以明智,也能幫助我瞭解過去的時光。”孫克鹹再問:“姑娘,你若讀了《史記》,可明白司馬遷的用心?”葛嫩娘慎重地說:“司馬遷的用心,我無法妄自揣測。”孫克鹹感慨道:“司馬遷的志向,乃繼承父業,記錄歷史,思考未來。他不畏強權,不避險阻,只為真實記錄,傳承歷史。姑娘,你若讀《史記》,定當體會他的用心。” 葛嫩娘聽了孫克鹹的一番言論,內心有所觸動,說道:“史記中豫讓的生平,確實令人動容。他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