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揚州瘦西湖的漣漪輕拂處,屹立著一座古老的建築群——七秀坊。青翠的琉璃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精緻的飛簷如詩如畫,每一根雕樑畫棟都彷彿訴說著一段古老的故事。翹起的屋脊,宛如展翅欲飛的鳳凰,與四周的景色交相輝映,更顯得古色古香。 七秀坊分為外坊和內坊兩部分,二者界限分明。外坊是開放的表演場所,任何人都可以隨意參觀。每當月初和月中的時候,這裡便會聚集各路賓客,他們或官或民,或商或士,都為了一睹那獨特的劍舞表演。而內坊則是七秀眾弟子們的私密天地,是她們生活、練劍的地方,也是七秀坊的禁地。 在七秀坊的領頭人公孫大娘的指導下,才貌雙全的七秀眾弟子,每日刻苦練習劍舞。她們的劍舞輕盈飄逸,如風似水,每一個轉身、每一個躍起都恰到好處,引人入勝。內坊雖不對外開放,但每個月的初一、十五,她們會應邀到外坊表演,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欣賞到這絕美的劍舞。 當時的天寶年間,盛唐的繁華與豪情並存。李白,這位被譽為“詩仙”的才子,不僅以其超凡脫俗的詩歌才華聞名於世,更因他對劍道的痴迷而為人所知。他的詩中常有對劍俠生活的嚮往,如那句“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情”,便充分展現了他的劍俠夢想。 一日,李白聽聞七秀坊的公孫大娘在劍舞上的造詣已臻化境,其劍舞被讚譽為“舞劍若飛雪,隨風而起落”,他心生敬仰,決定前往七秀坊拜訪。 七秀坊,一個匯聚了天下才女的地方,其風景秀麗,環境清幽。李白來到七秀坊時,正值黃昏時分。夕陽餘暉灑在湖面上,泛起點點金光。湖邊的柳樹下,幾位女弟子正在練習劍舞,劍光閃爍,身姿曼妙。 李白駐足觀看,雖然她們的劍舞美輪美奐,但總覺得少了些許激情與豪放。此時,公孫大娘聽聞大詩人李白來訪,便親自上臺表演。 公孫大娘身著青衫,手持長劍,緩緩起舞。她的劍舞不同於一般女子之柔美,而是充滿了力量與豪情。劍起時如雷霆萬鈞,劍落時如飛絮輕盈。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詩意,彷彿在訴說著一個又一個江湖故事。 李白看得如痴如醉,心中早已被公孫大娘的劍舞所征服。他感到自己彷彿置身於一個充滿英雄氣概的世界中,與俠士們共同揮劍高歌。 看完劍舞后,李白對公孫大娘深感敬佩。兩人相談甚歡,從劍道談到詩詞,從江湖談到人生。李白對公孫大娘的劍舞讚不絕口,稱其為“舞劍若龍飛天際,令人歎為觀止”。 夜幕降臨,七秀坊的湖面上飄起了薄霧。李白與公孫大娘相對而坐,湖風輕輕拂過,帶著絲絲涼意。兩人一邊品嚐著美酒,一邊談論著彼此的見解與心得。李白即興吟詩道: “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氣涼,酒徒詞客滿高堂。” 公孫大娘聽後撫掌稱讚:“好詩!好詩!李兄的詩詞真是豪情萬丈!” 兩人相視而笑,似乎忘卻了時間的流逝。夜已深,七秀坊內燈光漸漸熄滅,李白與公孫大娘道別。他們在月色下依依惜別,約定下次再相聚。 自此以後,李白與公孫大娘成為了好友知己。他們時常相聚於七秀坊中,一邊欣賞著公孫大娘的劍舞,一邊品味著美酒佳餚。而李白的詩詞也在這一過程中愈發充滿了豪情與力量。 公孫大娘對李白的才華心生敬佩,而李白也為公孫大娘的劍舞所折服。他們的友誼逐漸加深,彼此的心中也湧動著一份特殊的情感。慢慢的公孫大娘喜歡上了李白,卻礙於面子不好開口。 公孫大娘有個弟子,她的名字叫李十二孃,是公孫大娘的嫡傳弟子。李十二孃看出了師傅公孫大娘對李白的心意,便有意撮合二人。她常常在師傅面前提起李白,講述他的詩詞如何精妙,如何令人陶醉。她也會在李白面前誇讚師傅的劍舞,說師傅是如何地傾國傾城,如何地令人心動。 在李十二孃的巧妙安排下,李白與公孫大娘有了更多的接觸機會。他們一同遊歷名山大川,一同觀賞江湖美景。在山水之間,他們的感情也日漸深厚。然而,公孫大娘始終沒有勇氣向李白表達自己的愛意,而李白也一直沒有察覺到公孫大娘的心意。 在那個酒香瀰漫的黃昏,詩仙李白帶著醉意,即興寫下了那首讚頌公孫大娘劍舞的詩歌。這首詩情感真摯,字裡行間流露出李白對公孫大娘的深深敬仰。公孫大娘讀完,眼眶溼潤,心頭湧起一股暖流。 她的臉上泛起一抹羞澀的紅暈,聲音微微顫抖,但堅定而有力:“李白,我一直想告訴你,我喜歡你。” 她的眼神坦誠而熱烈,宛如初升的朝陽。 李白如遭雷擊,愣在原地。他看著公孫大娘,眼中交織著驚訝與感動。他從沒想到,這位勇敢的女豪傑對他懷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他深吸一口氣,輕聲說道:“公孫大娘,你的感情,我倍感榮幸。但我想,你可能誤解了我對你的感情。”他的聲音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