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宋秋月與王忠岱的日子便過得極為溫馨。每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透過窗欞灑進屋內,宋秋月便會輕輕喚醒還在夢中的王忠岱,兩人一同起床,相互幫助洗漱穿戴,然後共進早餐。餐桌上,他們總會聊聊今日的打算,或者分享昨夜的夢境。而到了傍晚,當夕陽的餘暉灑滿大地,兩人便會攜手漫步在庭院中,賞花賞月,品茶論詩,享受著這份難得的寧靜與和諧。
宋秋月自幼聰穎好學,對於詩詞歌賦亦頗有涉獵。其才情斐然,令人讚歎不已,就連才華橫溢的王忠岱亦為之傾倒。
每逢月明星稀、夜風輕拂之時,宋秋月總會端坐於窗前,素手輕撥琴絃,彈奏出宛如天籟般美妙動聽的旋律。而王忠岱則靜靜地立於一旁,手持玉杯,口中吟誦著華麗的詩詞,與那悠揚婉轉的琴聲相互呼應,交織成一曲曲動人心絃的樂章。在這詩情畫意之中,二人的情感愈發深厚,如同醇厚的美酒一般,歷經時間的沉澱,越發馥郁芬芳。
某夜,正值花好月圓之際,二人再度把酒言歡。銀色的月光灑落在大地上,彷彿給整個世界披上了一層輕紗。在如此美好的氛圍映襯下,宋秋月的容顏愈發顯得清麗脫俗、嫵媚動人,令王忠岱不由自主地看入了神。他緩緩舉起酒杯,微笑著對宋秋月說道:“娘子,今晚的月色當真是美極了,而你的琴聲更勝往昔,猶如仙音繞樑,不絕於耳。”
宋秋月聞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嬌羞的笑容。她輕輕放下手中的古琴,起身走向王忠岱,然後輕盈地坐到他身旁,小鳥依人般依偎進他溫暖寬厚的懷抱裡。她仰頭望向天空中的一輪明月,眼眸中閃爍著幸福滿足的光芒,柔聲細語道:“夫君,妾身今日能夠擁有這般幸福美滿的生活,全都仰仗夫君當年的救命之恩。每每回想起曾經跳河輕生時的那種絕望無助,妾身仍心有餘悸。”說到此處,她不禁輕輕顫抖起來,似乎回憶起了那段痛苦不堪的往事。
王忠岱輕柔地撫摸著宋秋月如絲般柔順的秀髮,眼中滿是深情,輕聲細語地安慰道:“娘子啊,往昔之事皆成過往雲煙。而今咱們夫妻二人相依為伴,日後的時光必定幸福美滿、充滿歡聲笑語。”
宋秋月微微頷首,表示認同,腦海中卻忽地浮現出一段往事。她憶起曾經向丈夫提及過的那位德高望重的寺廟老住持。這位老僧曾斷言,將來某一天,會有一個與她命中註定有緣之人出現,將她從無盡的苦難深淵中救贖出來。那時的她,全當聽了個有趣的故事罷了,並沒有過多在意,誰知如今竟一語成讖。
王忠岱聽聞此事,若有所思地沉默片刻,隨後不禁拍掌大笑起來:“哈哈!想必那老師傅定然是位超凡脫俗、洞悉世事的得道高僧啊!娘子,這麼說來,咱倆這段美滿良緣乃是上天所定,任憑誰也無法拆散咯!”
宋秋月聞得此言,心頭頓時泛起一陣溫暖的漣漪。她情不自禁地緊緊擁住王忠岱,嬌柔地呢喃道:“夫君,妾身能夠遇見你,實乃妾身這輩子最為幸運之事。”言語之間,飽含著對丈夫深深的愛意和眷戀之情。
兩人相擁而眠,月光灑在他們身上,彷彿為他們披上了一層銀色的紗衣。這一夜,他們睡得格外香甜。
日子在兩人甜蜜的相守中慢慢過去。一天,王忠岱突然收到了京城傳來的訊息,說今年的科舉考試即將開始。他心中一動,決定前往京城參加科舉,爭取一舉成名,為國家和百姓盡忠職守。
宋秋月得知這個訊息後,雖然有些不捨,但她知道這是丈夫的志向和抱負,便全力支援他。她為王忠岱準備行囊,親自為他縫製了一件新衣服,希望他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臨行前夜,兩人坐在庭院中賞月。王忠岱緊緊握著宋秋月的手,說道:“娘子,此去京城路途遙遠,不知何時才能歸來。但請娘子放心,我一定會努力考取功名,早日回來與你團聚。”
宋秋月眼中含淚,但臉上卻掛著微笑,她說道:“夫君放心去考吧,妾身會在這裡等你回來的。無論多久,妾身都會一直等下去的。”
兩人緊緊擁抱在一起,淚水像決堤的洪水般湧出眼眶,彷彿要將這離別的痛苦和不捨全部傾訴出來。然而,儘管內心萬般眷戀,王忠岱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和責任,最終還是帶著宋秋月踏上了通往京城的征程。
一路上,王忠岱與宋秋月並肩前行,宛如一對神仙眷侶。他們一邊欣賞著路途中如畫的風景,一邊暢談著彼此的理想和抱負。有時,他們會被眼前美麗的景色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停下腳步,沉浸在大自然的美妙之中;有時,又會興致勃勃地討論起詩詞歌賦,切磋技藝,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