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楚元簽署了新的作戰計劃,在遠東地區,一場大規模的作戰準備開始運動起來,其規模足以讓整個協約國感到害怕。
在雙城子外圍的興凱地區、東寧直隸州,楊宗礪調動了十四個步兵師和兩個機械化師團,以及四十餘萬的民兵組織,國內的炮兵力量源源不斷的在雙城子外圍集結。
為了加強對這一地區的控制,胡楚元透過總理府直接下函,確定興凱湖南部地區為烏蘇裡府,並且是集中全國的力量加大力度修築鐵路,將新成立的牡丹江府、烏蘇裡府和哈爾濱連線起來。
因為大修鐵路的計劃,國內還從整個東北和直隸地區抽調了三十萬勞工,掩藏在這個計劃裡,一部分勞工被秘密分流到三岔口,在那裡修築馬路。
七ZB…2型裝甲車的越野效能良好,所以,這條公路的條件並沒有太高的要求,只是要將道路整平,特別是將大的石塊、卵石敲碎,就地改造成石子路,有條件的地方則鋪設瀝青柏油。
7月15日,在雙城子外圍聚集了1420門155mm榴彈炮和345門175mm榴彈炮,陸軍總兵力超過77萬人的時候,楊宗礪正式開啟了炮轟雙城子的序幕。
此時,俄、法、西、荷蘭、日本五個協約國在海參崴和雙城子還擁有184萬陸軍編制,海軍艦船排水量總噸位53萬噸。
困獸猶鬥。
真正想要強攻海參崴、雙城子,難度還是會非常大的,因為協約國的這些軍隊根本就沒有其他的退路了,特別是俄國,它們堅持只有在“不割讓一寸土地、不賠一分錢”的原則下才能和談,海參崴和雙城子的駐軍就成了他們最後的寄託。
在雙城子,俄軍的防禦工事也達到了令人望之興嘆的地步。
強攻……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這一階段的東北也可以算是虎將雲集,因為在國內缺乏足夠的資歷,楊宗礪在這裡還未必就能駕馭一切,特別是像馮國璋、吳佩孚、王士珍這些人,那都是從十幾年前的龍川戰役打出來的。
不過,對楊宗礪忽然提出的側道戰術,他們還是非常的贊同。
馮國璋專門負責側擊,親自監督修路。
在胡楚元暗中的授意,大家的默契配合下,胡維中已經依靠軍功從少尉提升到上尉,且是特別提拔,擔任直隸第二十一師508團第二營的指揮官。
馮國璋上蹦下跳,說服其他人讓胡維中擔任此次側擊衝鋒的指揮官,大家原先就不反對,關鍵是害怕出錯。
打敗了……大家還能擔待著,大不了讓後續部隊跟上,萬一打死了,那就擔待不起了。
沒有辦法的辦法,真正最適合擔任前線指揮員的王懷慶被暗中下調,擔任508團第二營的副營長兼參謀官,其實就是讓王懷慶陪太子爺讀書。
這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王懷慶高興的很。
和胡家絕大多數的人一樣,胡維中其實也是一個很現實的人,他並沒有拒絕大家的好意,雖然他更想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贏得這一切。
他很清楚,對比他想要做的那些大事,這些就顯得不重要了。
大丈夫不拘小節。
和段祺瑞在朝鮮的狀況不同,東北確實是虎將雲集,真正能打仗的人太多了。
王士珍、馮國璋、吳佩孚、李純、陳光遠、張懷芝、王承斌……除了王士珍是個土豹子,其餘都在德國和美國的軍事學院留學多年。
這些人是能打硬仗的。
吳佩孚和王士珍在雙城子強攻,馮國璋、陳光遠、王懷慶在三岔溝暗中修路,人拖馬扛,一桶桶的瀝青運輸到山溝子裡,車軋火藥炸,人錘機器碾,硬生生在山溝子裡面秘密修出一條六十公里長的青石子的柏油馬路。
三岔溝子這一帶遠離主戰場雙城子也有六十多公里遠,徹徹底底的一片深山老林,俄國人涉足海參崴的時間不過五十多年,真正大規模建設還是這十幾年的事情。
他們做夢也想不到三岔溝是個什麼地方。
山口湖周邊還是一片荒蕪的地區,俄國人並沒有涉足這裡,考慮北部全面是山區,他們甚至沒有派兵駐守,只有法國的一些部隊駐防在什科託沃,離山口湖有四十多公里的路程,他們駐紮在此的目標也是希望可以在最快的時間撤離遠東戰場。
馮國璋很膽大的直接將石子路修到山口湖,又繼續派人秘密修土路,並在山口湖西側的老山溝子裡建立補給站,開始大規模的運輸物資,為第一波強攻之後的後續攻擊做準備。
好將領都要有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