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同時就中緬和中泰邊境進行第二輪的談判,並初步劃分了一條班納曼線,分界線擴大到密支那、八莫、臘戌、孟崖、孟洋、孟東、景棟、孟埃,拿下了撣邦高原的半壁區域。
加上中法協定,大清帝國雲南省的疆域已經擴大到大理國時期的局面,在法理上同樣以大理國藩邦為基礎。
就此做出劃分後,英國和中國在長遠時期內基本不可能就領地問題發生衝突,即便是在緬甸、泰國等傳統中國藩邦區域,由於具有利益共享原則,中國也沒有必要在這裡搗鼓出新的問題。
同樣的,英國也沒有必要在東南亞就殖民地問題和中國進行過多的爭論,最多隻是對《中英殖民地合作條約》的一些細節條款進行重新協商。
對於兩國在貿易上的一些問題,雙方保留進一步洽談的機制,預計在三到五年內,進行重新的洽談,制定一份更為符合雙方利益的《中英貿易和互惠通商條約》。
胡楚元也試探性的談了香港問題。
讓他感到一點意外,亨利一班納曼爵士並不覺得這是一個大問題,但也最好不談,做為一個退讓,英國願意將駐紮在香港的中國艦隊撤回新加坡,並取消中國艦隊編制。
如此一來,雙方就沒有在南洋海域繼續競爭和擴充海軍的必要性,大清帝國可以集中精力對付東北亞和遠東地區的問題,而英國也可以集中精力對付德國和法俄同盟。
對於香港問題,亨利.班納曼爵士給出的底線是統一改為租借區,有效租界期從1842年開始計算,至1941年結束,或者可以在1921年結束,對於雙方都是可以接受的。
這個協議在什麼時候談,具體怎麼談,雙方應該等到《中英貿易和互惠通商條約》完成之後再談。
《中英殖民地合作協約》是具有排外性的,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條款不可以適用於其他國家,至少中國不能和法國、德國、美國達成相接近的協議。
同樣,在亞洲地區,英國掌握的印度、緬甸、泰國和海峽殖民地也不能對法國、俄國、日本三國開放投資許可權……商品銷售仍然是正常的貿易行為,只要你的東西能賣給別人就行,這一點,在古典自由貿易主義的提前下,各國都沒有設限的必要,除了中日兩國之間。
即便是在中日戰爭結束後,中日兩國也未能就通商貿易達成一致意見,同時也使得日朝、日本和東南亞的貿易都陷於停頓。
總的來說,胡楚元對這份《中英殖民地合作協約》是非常滿意的,英國做出的退讓比較大,譬如說,中方資本可以在非洲的英殖民地投資金礦和石油產業,而英方資本卻不能在東南亞投資金礦和石油產業。
此外,除了香港殖民地問題,英國全面放棄了在華的所有特權,承認了中國在關稅事務上的獨立性,在中國開設特許西方,特別是英國資本進入的工界區域後,英國承諾首先放棄在上海和天津的國際租界所有許可權。
大英帝國是一個完全信奉古典自由貿易主義的國家,比如說,英國對華、法、美、德的紡織業關稅都保持在7%和12%,對華的限度最低,僅為7%,而其他各國對英的紡織業關稅都在20%以上,在大經濟體中,中國對英紡織品關稅最低,但也是14%,足以將英國紡織品擋在海關外面。
相應的,大英帝國的要求主要集中在金融領域,因為它的工業確實不算發達,這種變化在最近二十年間變得特別明顯。
英國在《中英殖民地合作協約》唯一強調的就是金融許可權,至少也是僅次於中國的類宗主權地位。
在即將簽訂的《中英貿易和互惠通商條約》中,英國也要求雙方外貿結算以英鎊為主。
這一點,英國和後來的美國在貿易政策上是非常接近的,印刷英鎊就是它目前最賺錢的產業。
1898年7月14日。
在雙方君主批准後,大英帝國和大清帝國的《中英殖民地合作協約》正式生效,這一條約是非保密的公開條約,要對兩國公民和商人完全公開。
所以,條約內容很快傳達到全球範圍。
因為協約內容不僅涉及到雙方在亞洲的利益合作,同時也涉及到新的軍事協商和合作機制,對於這樣的一份特別條約,全球範圍內,真正最受震撼的並不是荷蘭,而是德國、法國和日本。
荷蘭已經是一個被淘汰出列強席位的國家,它自己心裡清楚,5月中旬,南洋艦隊抵達巨港,荷蘭王國就被迫以170萬英鎊的價格將荷屬東印度轉讓給大清帝國。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