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毒面具變速跑;還請醫學專家就高海拔區行軍、著裝應注意的事項舉行講座。
現在,已經好多了,幾十年前,進入高原部隊急性高原反應的發病率達高,死亡率高;80年代,發病率下降了不少,死亡率也有所大幅度下降;到了90年代的統計資料說,高原反應率是已經少更多了,死亡率幾乎為零。這得益於抗缺氧訓練的研究成果。在含氧量不足內地60%的念青唐古拉,人的熱量消耗加大35%,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體力,吃穿住行樣樣都有學問。
雖然,外地計程車兵,平時很少接觸到這方面,但是,只要當一個軍人,就要時刻準備著,在任何地方,任何地點,都參加戰鬥……必須適應任何地方。
這也是,這些被抽調過來的新兵,為什麼來這裡進行一個長期訓練的原因……
官兵們的宿營地也別具特色。走進某工兵連野營處,但見這裡的帳篷背靠風口,面對雪山,依託地形搭設。帳篷的地面鋪設了一層塑膠布,上面再鋪一條羊皮褥子。晚上儘管風大天寒,帳篷內依然溫暖如春。
可是,並不是這樣就可以在無人區生存。我們到駐訓地的第四天傍晚,突然下起冰雹。所有的工事都是挖地三尺,任那排水溝再寬再大,帳篷還是被浸在水裡,水溫不會超過零度,水面上還結著冰茬子,某團團長的床已經飄在了水面上,全團也難找到一床沒被浸溼的被子。我們被當做重點保護物件轉移到高處,就這樣還在有輕微的感冒症狀,給野戰醫院又添了不少麻煩。戰士們則和冰水戰鬥了一夜。天亮後,沒有一個人出來曬被子。
在這裡的老兵,軍官們說:“在和平時期,外軍除了對戰史研究給予高度重視之外,尤其注重舉行各種規模和各種條件下的針對性十分明顯的陸空協同軍事演習,力求讓軍隊在儘可能接近實戰的環境氣氛中進行體驗和訓練,一方面可提高部隊的實戰能力,穩定心理素質;另一方面則可檢驗部隊的戰役及戰術理論和作戰指導思想是否正確,各種裝備和編制是否適應作戰的需要。在演習中如果發現問題,立即著手解決……如今,山地步兵們正在探索新的訓練科目,在無人區內氣溫零度左右時無鍋、無火的自我保障已經以班為單位試驗成功。了不起的成績。他們還發明瞭一種塗料,這種塗料可以防可見光、紅外線、熱成像、雷達四種偵察手段……”
野營拉練。我山地官兵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地叢林負重行軍,平均每小時達6。4公里。被譽為“鐵腳板”的三營官兵,每人負重40多公斤強行軍奔襲,每小時達10公里,堪稱高原奇蹟!
俯臥撐,官兵們一鼓作氣做100個不喘粗氣;舉40多公斤重的炮彈,連續50下,輕鬆自如;練瞄準,槍尖掛2顆手榴彈,三個小時,一動不動;練刺殺,衝500米障礙……一個個生龍活虎。超常規訓練造就出了一支神勇的山地部隊。
當然,在這裡的老兵們都走過來了,現在,痛苦要留下來,留給新兵們嘗試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實在是無法適應的新兵們,一批批的被淘汰下來,他們會留在這裡,等著淘汰數量達到一定數量,被集體的送回去一批……
沒有下一章了,先看看別的吧
1257
1257【】
經過一段時間跟老兵的訓練,這些新兵也漸漸的適應一些了。
一大早起來,又有了新的任務了,一批新兵,要在兩個老兵的帶領下,出去巡視一圈,當然,一般情況下,也是沒什麼事兒的,就是讓他們體驗一下,外面的環境。
這一次出行,將全部由新兵自己做主,做什麼,都由他們自己來,老兵只負責在一旁看他們的表現而已……
翻山越嶺的,他們走了大半天后,一些新兵突然停住了!兩個老兵也愣了一下,隨即一臉的凝重之色。
“怎麼有槍聲?”有些人奇怪了,雖然這槍聲隔的距離似乎很遠,但卻真真切切的能聽到……
遠處,正有一批人,偷獵藏羚羊,這些士兵們看到後,不免驚訝了……
“媽的!還是一幫外國狗,ao尼瑪的!外國佬,殺我們的珍貴保護動物,我們宰了尼瑪b的……”有的新兵憤怒的就要提著槍上去拼了。
卻被老兵給攔下來了:“別輕舉妄動,那幫人也有槍,而且,看他們的樣子,似乎也受到過一些專業訓練,小心點!我們最好是有十足的把握……否則,貿然上去,傷亡定然不小。”
有的新兵忍不住了:“可是……就任由他們這樣肆意的捕殺藏羚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