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4 / 4)

小說:金玉瞳 作者:兩塊

,就是喜歡,以他當時的性格,也沉不住氣來,但後來陸道森給他說了一件陸家的家事,為了達到那個目的,他只能強迫著自己練習起來,他天賦還算不錯,雖然只練習了三四年時間,但已經小有成就。

此刻雕刻著玉器的陸天明感覺十分好,他很滿意這種狀態,不單單是他很滿意,看到這一幕的陸道森也很滿意,臉上浮現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

除了陸天明比較吸引人之外,另一個吸引人的也就是李保平了,事實上,李保平的雕工一點也不吸引人,因為他使用的赫然是玉雕界鼎鼎大名的庖丁解牛刀法。

正所謂,庖丁解牛尋竅門,三年苦練刀法神。迎刃而解是結果,成功全靠一字勤。庖丁解牛刀法起初實際上並不是雕刻之術,而是多用於廚子做菜,不過後來漸漸的,還用於木雕,石雕,最後也就成為了玉雕雕刻之術的一種。

吸引人的注意的不是李保平的雕刻之法,而是李保平的神態和動作,此刻的李保平目光清朗而堅定,直視著正前方,帶著一股無畏的氣勢,握著雕刻刀的右手彷彿承載了全身的重量似的,一刀又一刀的雕刻在了玉石料子上,每一刀都彷彿一記重錘,帶著無比沉重的感覺,敲擊在觀眾們的心中,以至於觀眾們看著看著,就不禁閉上了眼睛,不敢再看。

相比其他人,馬劍的動作倒是隨意一些,圍著桌上的玉石料子轉來轉去的,他使用的是遊絲毛雕的雕刻技術。

漢代玉器中有一種陰刻細線,其線條形若遊絲,細如毛髮,後人稱為“遊絲毛雕”。

這種線紋是用一種非常尖細的堅硬器物在玉器上進行雕刻,若用力不均,會出現叉道和若斷若續的“跳刀”。此種技法在戰國晚期就出現,但普遍應用則在漢代。後來宋、元、明時亦有出現,但線條又深又粗,而無“遊絲毛雕”和“跳刀”感。這兩者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