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部分(3 / 4)

大笑。

“沒有兵馬。你憑何造反?”韓淮楚粗聲問道。

“是啊,老兄說得對。沒有兵馬,我韓信就無法造反。但是那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兵馬並未盡散,還可以保留三萬人馬。我韓信要是招兵三萬,那劉邦也無話可說吧。”韓信反問道。

韓淮楚點頭道:“或許如你所說,招兵三萬劉邦不會說些什麼,但是這樣會引來他大忌。那英布彭越留下三萬軍馬是劉邦同意的,你未經天子許可,聚兵三萬,劉邦將如何作想?”

“他已經想致我韓信於死地了,他要怎麼想就讓他想去好了,我韓信絕不會等著他來收拾。”韓信放肆地笑道。

“只有三萬軍馬,連漢軍的零頭都沒有,你如何造反?”韓淮楚又問。

“相信老弟在軍事上的才能,絕不在老兄之下。你能做到百戰百勝,難道我不能?”韓信很自信地說道。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齊軍將佐盡散,你又有何所為?”韓淮楚又問。

“是啊,齊軍將佐盡散,看似我韓信將無所作為。可是那解散的將軍,對那劉邦怨氣極深,早想造反,就差一人登高一呼聚到一起。而老兄為我打下的威信,足以讓那些怨恨的將軍們回到我這面大旗之下。還有那四地逃亡的楚將,若是我揚言要為他們光復楚國,替項羽報仇,何愁無人響應?”韓信大笑著將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

“你難道不怕陰謀敗露,最後不得善終?”韓淮楚冷笑道。

“人生就是一搏。我韓信已是劉邦的眼中釘,橫豎都要喪命在他手中,不趁著現在手中還有一個楚王的資本搏上一搏,待我被羈困長安之時,想搏已經無從搏起。老兄,不如你也晚走幾年,咱倆一起幹,把那劉邦的天子寶座給搶過來自己當,何如?”韓信說道。

“你就做你的清秋大夢去吧。明日一早,在太廟等我,準備好時空隧道服。從此你便是這楚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韓淮楚很冷漠地說道。

“老弟我一定等。告辭!”韓信說完,揚長而去。

“天作孽不可活。這廝死不足惜。”從屏風後走出的韓夫人對韓信做出如此評語,也要告辭。

想到明日就要離去,韓淮楚也不挽留,親送韓夫人於門外。想到從此再難相見,韓淮楚分外依依不捨,又叫來馬車,送韓夫人於城外。

韓夫人這一去,留下一個“一飯千金”的成語,為後人津津樂道。

第七章 有容乃大

馬邑,在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雁門關外。因前秦大將軍蒙恬北逐匈奴,圍城養馬,馬邑因而得名。地鎖三晉,勢控中原,為漢民族抵禦外族侵略的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匈奴覬覦中原首先要啟開的要塞。

自從西楚霸王項羽死後,那野心勃勃的匈奴大單于冒頓打著為結義兄弟報仇的旗號,撕下和平的面紗,向龐大的大漢帝國發出挑戰,邊境線上襲擾不斷。

幸而留侯張良有先見之明,勸說劉邦封藩韓王信雁門太原兩郡,在此繁衍人丁,修繕長城,積極整兵備戰。自韓王信遷都馬邑,那雁門一帶防禦加強,冒頓雖有南下中原之心,一直未有得逞。

“全民皆兵。”邊塞因其地理位置,中原文明受到匈奴文明的撞擊,民風格外彪悍。走在那馬邑城街頭,十個男兒就有九個帶刀配劍。

那韓王信“全名皆兵”的政策也是無奈之舉。楚漢之爭過後,男丁銳減,經過一年的休養生息壓根就增添不了多少人口。迄今為止,那韓軍也只拉扯出五萬正規部隊,騎兵只有五千。憑那五萬軍馬,絕對擋不住能騎善射的匈奴鐵騎一擊。能依仗的只有城郭與關隘之險。

※※※

馬邑城的一座茶館內,人聲鼎沸,原來有一說書人在講評書。

在後世那評書已經淪為沒落文化,對評書感興趣的人已經很少。而在古時娛樂活動實在少得可憐,能夠稱為娛樂的只有兩件事——看戲,聽評書。

說評書能否吸引聽眾還要看他說書的功底,有的人說評書門可羅燕,有的人卻能場場爆滿。今日這茶館座無虛席,那說書者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說書人乃一中年漢子姓蔣名全,本是漢軍一普通士卒,卻在戰爭中瘸了一條腿,只好回到家鄉,仗著練得的說書本事,也能賺個盆滿缽滿。

此刻他講的一回,便是那楚漢之爭的最後一幕:《烏江自刎》。

“且說那西楚霸王項羽與那二十六騎逃至烏江岸邊,只見江面白茫茫一片,岸邊卻無一艘船隻。項羽仰天長嘆一聲:‘莫非天要亡吾乎?’話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