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沈兄為什麼不出來做官呢?現在天下大『亂』,正是男子漢一心報……嗯,一心為民的時候啊!”
沈治道:“當今朝遷昏庸不堪,只知對內瘋狂鎮壓,對百姓橫徵暴斂,對外卻一味屈膝侍強,這樣的朝遷有什麼值得報效的,我們兄弟……”他說得痛快,可卻見自己的哥哥對他使眼『色』,他這才猛然發現自己說的太激烈了,這種話怎麼能跟敵國的將軍說呢,立時閉上了嘴,不再吱聲。
葉秋歪著頭想了想,道:“要是你們到了一個沒有戰爭的地方,統治那個地方的人又很愛惜百姓,人民生活安定,那你們願不願意一展報負,為百姓做些事呢?”
沈泓和沈治一齊問道:“天下有這種地方嗎?現在到處都在打仗,象這種太平之地哪裡能有啊?”
葉秋道:“我說的是如果,如果有這種地方的話,我想兩位沈兄是一定會站出來為老百姓做些好事的。不知你們會先作什麼呢?讓我猜猜啊,你們一定是改革政治,訂立新的法規。”他自問自答,把沈泓和沈治不知不覺地引入了自己的話題。
沈泓搖頭道:“無論為什麼要改革政治,都是以使國家強盛,人民富足為根本目地。要是老百姓連飯都吃不上,那國家想強盛也強盛不了,『亂』世中改革政治往往更易見到成效,那就是因為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保證,他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支援『政府』,國家就會慢慢強盛起來。所以首先要讓老百姓家有餘糧,民以食為天,只有百姓心裡踏實了,才能保證國家的穩定。北方與南方不同,北方地廣人稀,南方田少人多,要是大將軍想長久佔有大臨,應先興修水利,提高田地糧食的單產,並要防止田地的兼併,不能使窮的越來越窮,富的越來富。”
第一百二十一章 埋鍋造飯
葉秋點了點頭,怪不得沈氏兄弟得不到漢朝的重視,他們的理論是從百姓身上出發的,是為百姓造福,可對於統治者來講改革政治是為了緩和矛盾,使其能繼續保持統治地位,為百姓著想只是說著好聽而已,真正能做到這點的皇帝歷史上可沒有幾個。
葉秋認為這時的人能有這樣的想法也算不錯了,自己的將軍們只知打打殺殺,除了個蕭無葉外,其他的人一解決事情全是動刀動槍的,看來這人才也是分文武的啊,缺一不可。葉秋道:“其實防止土地兼併很好解決,只要宣佈土地都為國有,然後再分給百姓就可以了。”
沈泓想了想,搖頭道:“不一定,如果一個國家實行這種政策,而他的敵國仍實行土地歸百姓自有,並派『奸』細來挑撥離間,說如果推翻了這個國家政權,那麼這些土地就歸百姓自己,那麼這個國家的百姓會怎麼想?原來有土地的一定是想重新把土地拿回去,以前沒有土地的又想也變成地主,兩國不打仗便罷,一旦國家出現外患,那這內憂便會激化,政權就很有可能被推翻,所以大將軍說的情況是在天下一統的形勢下才行得通,象如今五國分立的局面,我看把土地收為國有,效果不會太好,均貧富只是喊喊還可以,要想真的做到,那可是需要很長很長時間的,現今……”說著,沈泓連連搖頭,顯然是不贊成。
葉秋『摸』了『摸』下巴,不同情況確實應該採用不同的方法,現代的政治照搬到古代來並不一定行的通,就算是在現代也沒有哪個國家真正做到了均貧富,生產力未達到一定水平,而強行推行貧富均等,其結果只能是變成了大鍋飯,超前的政治意識這時候的人恐怕未必能接受得了。他大聲道:“來人啊,加點熱水,叫人拿水果來。”轉頭又問沈治道:“這位沈兄有何高見?”
沈治考慮了一下道:“我曾聽說大將軍在武梁時大掠富戶,我認為這樣不好。富戶也是百姓,他們讀的書往往比普通百姓多,要是大將軍能善待他們,說不定他們會成為你軍中的骨幹。要想讓一個國家強大,當讓這個國家的老百姓以身為這國家的人民感到自豪,團結一心,在外敵來到時才能堅決抵抗,西川國在這方面做的就很好,西川全族皆兵,但隨著國土的擴大人口數量的增加,軍隊的成份也越來越複雜,可他們還搞西川人高人一等的那套東西,我看哪,過不了多久,西川國必有大反叛。象漢國的對外政治也不行,敵軍一到,投降的一片,皇帝都如此,何況百官,受苦的只是老百姓。”
雖然沈氏兄弟說的東西十分粗糙,不很全面,但毫無疑問地他們對國家的政治有一定的見解,葉秋現在身邊最需要的就是這種有全域性觀念的人。他們倆人是可以為一個國家擬定政治綱要的,但前題是這個國家得是個封建制度的國家,這時代的人有資本主義思想的少之又少,更別說其他更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