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料明朝人不是真的想要亡我日本,只要到達了他們答應地某些條件,以唐人的性格來說是一定會退兵的。所以,我倒對這次戰爭沒有什麼擔憂的地方。陛下登基憂慮幕府勢大已久,現在明朝的入侵,卻提供給了我們一個絕好的機會!
臣建議秘密派出使者,和明朝人取得聯絡,爭取他們的幫助。陛下可以適當地放下一點面子,承認當初的事都是豐臣大人弄出來的,陛下本人非常痛心。若明朝人願意答應和陛下合作,一裡一外,何愁幕府的勢必不被剿滅呢……”
紹仁天皇面上的神色都變了,自己身為日本的天皇,卻要去和明朝人合作?那,那自己又成為了什麼?看出了紹仁天皇的憂慮,石川丈山胸有成竹地說道:
“陛下,想要做一個聖明的君主,就要能忍人所不能忍。一時的委曲求全,並不算得了什麼。一時的屈辱,也不妨礙一個偉大君王的誕生。無論在唐人,還是日本的歷史上,難道這樣的故事還少嗎?否則僅僅憑藉我們地力量。又怎麼可能把權利重新歸於陛下手中?”
他的話讓紹仁天皇心動。是啊,一時的屈辱,不妨礙一個偉大君王的誕生。沒有軍政權利,所有的事情便都是空談。可要讓他就這麼下定決定,實在是一件有傷尊嚴,無法下定決心的事。正當他猶豫不決地時候。石川丈山已經跪倒在了他的面前:
“陛下,我願意擔當您的使者,親自前往明朝人那裡和他們商談。我向您保證,我絕不會做任何一件過分出賣日本利益的事情,絕不會答應任何一件有傷您自尊的事情。我一定能讓唐人答應我們地要求。把日本的權利,全部歸還到您的手中……”
石川丈山之所以敢如此的反對德川幕府,除了本人對於天皇的忠誠以外,主要原因還是得到了一個人的強力支援。如果沒有這個人地支援,僅僅依靠石川丈山和天皇的力量,是絕對無法和強大的幕府作對的。而這個人名字。叫做由比正雪!
由比正雪生於駿河國宮崎,為當地農民岡村彌右衛門之次子。由比一姓,出自擁有倭島楠木氏血統的,在桶狹間戰死的今川家臣由比正宣,是由比正雪為標榜自己的楠氏遺裔身份而取。當然對於他農民身份的出身,由比正雪也想了很多辦法掩飾。
此人因幼年家貧,被送至駿府臨濟寺做小沙彌。在寺中修行數年後,由比正雪離開故鄉。進行了為期三年地周遊日本的修行。元和八年來到江戶,拜在江戶著名兵家楠木正成之末裔楠木正辰門下學習兵法。之後得到楠不傳青睞。入贅楠木家。
他被沒有子嗣地楠木正辰收為婿養子。楠木正辰病逝後,由比正雪繼承了傳家寶菊水之旗,楠廷尉所用短刀和楠木氏系譜,成為楠木氏的正統傳人,在神田連雀町開辦了兵學塾“張孔堂”。而張孔堂的出現。迅速改變了江戶的很多事情…。。。。。
作為楠木流兵法的正統傳人。由比正雪在江戶與各兵家論道,自稱“集和漢各家兵法於一身”。在此期間。經常有大名、旗本來張孔堂聽正雪講課,而正雪也傾聽了各國武士、浪人們對幕府政策地抱怨。這一切,都給了由比正雪莫大地啟發。
此後,由比正雪開始不斷批判幕府政策,也拒絕了幕府俸祿五千石的仕官條件,並因此得到了浪人地支援,收下了一大批弟子,曾出現數千人聽由比正雪講課的盛況。利用憤怒的浪人,維護天皇威信,顛覆幕府的計劃已在他心中醞釀成型。。。。。。
當時實行武斷政治下的幕府,由於對地方大名大量的改易與減封,產生了大量失業的浪人。幕府對浪人們的政策十分嚴酷。不僅難以再次任職,就連工作和更換居住地都必須得到許可。而這些貧困的浪人們,大多數除了舞刀弄槍之外便再無所長。
處於飢餓和死亡線上的浪人們,對幕府的怨恨越積越深。而這份怨恨當無法得到宣洩的時候,便成為了社會的巨大隱患。由比正雪的適時出現,使這些浪人們看到了一份希望,得到了一份依靠。由比正雪在不知不覺間,已經成為了他們推翻幕府統治的領袖。
而由比正雪的個人英雄主義情結,決定了他的目標。他幼時嗜讀《太閣記》、《楠公傳》,幻想自己也能“布衣起家,成為天下第一齣人頭地之人”,“擁護天皇,打倒幕府”,因而他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而要顛覆幕府,必須要有一定的群眾基礎,而這絕非幾個心腹或兩、三百人參與就可以成功的。龐大的浪人群體正提供了這個條件。
明確目的與手段後,由比正雪開始籠絡人心。他不斷地批判幕政,宣傳幕府如今由奸臣掌權這一觀點,得到了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