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回去之後可轉告各縣長縣令,只要傾心歸附者,均可各安舊職,本將雖接管了長沙郡,但安民治政諸般要事,還要仰仗爾等齊心用命,來,這一杯我敬諸位。”一番安撫之詞後,劉封舉杯一飲而盡。
眾官們自然是大為欣喜,紛紛盛讚劉封的仁德,同時又慷慨陳詞大表忠心。
幾巡酒過後,劉封移近上座的黃忠身旁,舉杯笑道:“老將軍,想不到我們數天以前還兵戎相見,如今便能同堂共享,看來我與老將軍這忘年之交的緣份的確不淺呀。”
黃忠不僅僅是一員能用兵的良將,而且是長沙郡的地方豪強,有名望有實力,是劉封自立之後所需的棟樑之才,自然是要好好的拉攏一番。
“大公子千金之軀,我這老朽一個豈能跟大公子攀交情。”黃忠顯得很客氣,似乎對劉封還有點敬而遠之的意思。
劉封知道他心中還有什麼結沒有解開。
正這時,在外值守的馬謖匆匆而入,手中還拿著一封帛書,他神色緊張的湊到劉封近前,幾乎用耳語道:“大公子,剛剛收到的主公回信。”
‘真是天助我也,時機剛剛好啊。’
劉封心中暗自得意,嘴上卻隨口道:“想來是父親寫給在場諸吏的安慰之信,你就當著大家的面宣讀出來吧。”
“大公子,真的要念嗎?”馬謖在向劉封暗使眼色,似乎他對這封信的內容已經有所料解,並不適合當眾來讀。
“當然了,快讀吧,大聲點,讓大家都聽清楚。”劉封假裝幾分酒醉,沒有理會馬謖的暗示。
在場的眾人一聽說劉皇叔,也就是他們新的頂頭上司有什麼撫慰的話要向他們宣佈,馬上便安靜了下來,豎起耳朵傾聽起來。
馬謖當然體會不到劉封的真正用意,雖然覺得不妥,但卻無法推拒,只得乾咳了幾聲,將帛書展開,表情頗不自然的將信中內容逐字念出。
眾人聽著聽著就覺得不對勁了,一張張本是懷有幾分期待的臉,漸漸的變得尷尬起來,目光不約而同的瞅向了劉封。
那一封信,並非他們像中的安慰之信,而是劉備寫給他的兒子劉封的一封私信,更準確的說,應該是一封斥責之信。
數日之前,為了履行單騎會中對黃忠的承諾,劉封特意寫了一封信,委婉的表示是否可以暫時退軍,不攻打長沙郡。劉備現在迫切的想要拿到南四郡這塊立足之地,劉封明知如此還寫了這麼一封“愚蠢”的信,在馬謖看來純屬找罵。
果然,劉備在這封回信中,對劉封“仁義”、“愛民”這等藉口毫不掩飾的斥為“幼稚”,將韓玄等長沙君官吏們視之極為不屑,又聲稱長沙郡人多地廣,是將來為他供糧供兵的重要根據地,要劉封立刻發兵進攻,如若再敢有所拖延,就馬上將他召回身邊,再另派將來取長沙。
有些話,大家都心知肚明,也就假作不知,但若明著說出來就會傷人。劉備的這一封信,並未傷到劉封,反倒是寒了在場一郡士吏的心。
本是熱鬧的酒宴氣氛,頓時變得冷清起來,一眼看去,大部分都顯得有點垂頭喪氣,反倒是黃忠,他的情緒反而是好了起來,緊鎖的眉頭也漸漸散開,臉上浮現出一抹釋然般的表情。
劉封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要讓長沙一郡計程車吏認清劉備的面目,對其失望。而自己冒著被罵的風險,也不忍心損傷長沙士民的利益,反會讓士吏們對他多了幾分感激。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一封信,劉封向黃忠證明了自己遵守了對他的承諾,這正是讓黃忠感到釋然的原因。
現在看起來,劉封的目的統統都達到了。
心頭暗笑之時,忽然守城的軍兵來報,言是一個自稱叫做魏延的人,帶了數百部曲前來,聲稱要入城見劉封。
第九十二章 長沙牛人何其多
‘看來這十日之約你並未忘記,魏文長,你果然是守信之人。;’
劉封精神為之一振,一躍而起,對眾人道:“父親遠在江陵,對長沙的情況可以不太瞭解,至於這封信嘛,我自會向父親解釋,諸位莫要放在心裡,都開懷暢飲吧,我去去就回。”
劉封急著去迎接魏延,好言安撫了幾句便大步流星的離開了宴會場。
望著那英武遠去的背影,黃忠眼眸中閃過幾分愧色,暗暗感嘆:“若非是我當日所求,大公子也不會被其父責罵了。不過他年紀輕輕,便有這般寵辱不驚的氣度,實在是了不起呀,若是假以時日,必能成就一番大事……”
大步而去的劉封,一出宴會堂,便是縱馬離府,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