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2 / 4)

小說:毅軍突起 作者:莫再講

眨都不眨的新主子的問話。張寥明白了這是剛才他與劉盛休發生爭執引來的問話了。

知, 萬

連忙垂頭一禮,張寥回到:“下官自是相信真臺大人之廉潔,更不敢質疑爵帥之清明。只是這官員眷屬公然參與官辦之商項,畢竟會讓民間有太多的非議,故,方才才與老軍門因此事發生的爭執。若如甚臺大人所言,實為下官妄論了。”

微笑變成了大笑,笑過一聲後,劉克武才看著張寥說到:“季直兄你的宏言闊論,本帥已早是多有拜讀和領教。只是,您畢竟於諸多新法上。只有理論而無實踐。這次您與老軍門爭執,非但無過,反有了一。”

搞什麼?無過反有功?得罪的可是你的老丈人,那也就等於間接的在懷疑你劉克武有貪瀆之嫌。在場的人聽到劉克武的話以後,不禁都滿面疑問的盯向了劉克武,等待他的下文了。

見四人都盯向了自己,劉克武笑了一下。面色一沉盯向了本春煊說到:“奉桌臺,即日起你再加一項新規。凡是官員眷屬參與商事者,在我山東境內的,不光要其日後接受你們按察司的監督,其投資款資的來源。也必須報備接受核查。若是貪賄所得。你就直接全給我查沒之後,轉給吳學政拿去辦學吧。”

佩 …”

四人全的呆住了,敢情張寥無過有功,是給劉克武提了個醒,讓他又多出了這麼個整治貪官汙吏更陰毒的損招。

滿清官員的薪俸,那是歷朝以後都算的上是低的。就算是那些王爺們,一年的俸祿也未必夠他們養活一大家子人的。要是讓官員們靠著俸祿過日子,甭說是官服,就怕是他們連飯都吃不飽?

一品官的俸銀每年不過一百八十兩,每月只到十幾兩銀子京官有所謂“恩俸”即照原俸餉另給一份;另外給一點有限的俸米。小一點七品官知縣之類,每年俸銀只有四、五十兩。

按常理來說,這樣微薄的收入在當時的社會中,只能算是小康型或溫飽型的生活水準。但是,當時許多官僚生活窮奢極欲。揮金如土,他們哪裡有那麼多錢呢?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靠灰色收入。

當時,凡是州、縣官,主要靠徵收錢糧時進行盤錄。錢糧就是田賦,最初征收實物,後來改成“折色”即徵收銀子。

無論徵收實物或銀子,都有一種“耗羨”陋規,所謂“耗羨”即指在徵收銀糧時,以彌補損耗為由在正額之外加徵的部分。

一般情況下,徵收的銀兩中。每兩加徵四至五錢作為火耗;糧一石加徵二升到一斗幾升。整個州、縣總量是一筆可觀的數字。實際上這筆耗羨並不歸公。

這些錢哪去了?全都進了州、縣官的私囊,成為公開的、照例的好處。有時候各種各樣的額外陋規,甚至超過正常稅收的十幾倍。

雍正年間,為了革除這個弊病,就把耗羨歸入國庫,另外發給官員“養廉銀”例如知縣看缺分如何,每年給“養廉銀”幾百兩到一千兩不等。

但是地方官並不因為有了“養廉銀”而廉。仍然在錢糧上打主意,可以藉口銀子成色不好,也可以藉口糧食質量不好,而任意敲詐勒索,而且田賦可以用錢交納。經手官員就任意把錢價壓低。

譬如說,市價二千文合一兩銀子,他可以定為二千四百文合一兩;田賦上繳有一定數量,通常繳到八成就算完成了任務。

如果有水災、旱災,明明收成是八成。可以報五成,農民實際田賦不少繳。多收的銀糧都到州、縣官和他們爪牙的腰包裡了。此外。人們打官司也是州、縣官索詐的好機會。!~!

..

第217章貪瀆致事財還民

“衙門大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Www;”這一句俗語逃”飢川司法**的嚴重。所以在做州、縣官的。如果不太黑心,每年總可以弄個一萬兩銀子。

如果善於搜刮,自然更不止此。

一任三年下來,無不作個富家翁。至於知府。除了本身的收入外。還要由所轄的各州、縣官“孝敬”。逢年過節免不了收“紅包。”自然所得也更多。

因而就有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說法,意思是做知府的不貪贓枉法,僅依照慣例應有的陋規收入,一任也可以有十萬銀子的進賬。

對於道員、督、撫之類的大官來說,不僅有下屬“孝敬”也可以賣官舅缺,官越做得大,錢越弄得多。

有一些特殊的官職,如管理鹽務的鹽運使,管理關稅的海關道等,是大家公認的肥缺,收入甚多,是大家都想幹的差使。

即使當一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