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易孤身在湖邊行走,想起上次跟秋伊水一道,在此地被冷月心暗算,不由得笑了出來。
“那邊便是當年的勝棋樓,咱們一道去看看吧。”旁邊有讀書人一同走過,指著不遠處的小樓道。
張易抬頭望去,不遠處有座兩層小樓,青磚白瓦,顯得很是雅緻。
小樓一側有迴廊,連線著不遠處的華嚴庵,四周配以湖石假山,蒼松翠竹,優美雅緻尤以東北隅百年紫藤為貴,老幹虯枝卻也花繁葉茂,既古老蒼勁又繁茂昌盛,實為罕見。
張易曾在書籍上看過關於勝棋樓的故事,此樓是當年由李龍集賜予牧侯的。
這位牧侯,自然不是如今的鎮海侯爺,而是牧府當年的開創者,輔助李龍集征戰水妖,方才為牧府掙下了千年基業。
(未完待續。)
第八十六章黃虯
勝棋樓坐北朝南,在此地坐落千年,顯得極為古樸。一樓陳列著名人字畫,樓上懸掛著龍集大帝和牧侯弈棋的畫像。
樓外兩側檻柱上的楹聯雲:“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煙雨,王侯事業都如一局棋枰。”
這座樓為何叫勝棋樓,跟龍集大帝和牧侯那場棋局脫不了關係。
李龍集御駕親征,征戰水妖取得大勝,班師回朝的途中路過莫愁湖,覺得此地風景極好,便命士兵在此地修行,大宴三日。
酒足飯飽後,李龍集召見牧侯到樓上下圍棋。牧侯雖棋高一著,卻不敢輕易贏棋,怕得罪了天子。
下了幾局後,為李龍集看破,一次他對牧侯道:“你每次下棋都故意輸給朕,朕贏了也不光彩,你這樣做是犯了欺君之罪!”
嚇得牧侯連連叩首。
李龍集又道:“今天你要使出真本事與朕分個高下,無論輸贏朕都高興。”
結果牧侯果然贏了。
李龍集道:“卿弈棋如用兵,確實高明,朕不得不服。”
牧侯卻道:“臣用兵、弈棋所以取勝,全仗萬歲神威,非臣之力也。”
李龍集道:“此話怎講?”
牧侯道:“請陛下細看臣滿盤棋子的佈局。”
原來從牧侯這邊看,始見徐棋子佈局巧現“萬歲”二字,李龍集龍顏大悅,即將此樓連同整個莫愁湖賜給牧侯。
後人稱此樓為勝棋樓。
只是千年之後,牧府成了鎮海侯府。當代侯爺牧青,更是遠勝先祖,將整個侯府遷址一線天,威懾水妖,令天下讀書人敬佩不已。
天子棋會,就是由這場棋局發展而來。
以勝棋樓為中心,莫愁湖四周有不少讀書人擺上了棋盤,相互對弈,殺的難分難解,更有甚者面紅耳赤,忍不住叫囂起來。
張易隨人流四處走動,卻沒有坐下與人對弈。他前世雖看到不少師兄在聖院對弈,卻對棋道當真沒有多少了解。
聖院中有數位師兄精通棋道,尤其以黃虯師兄為甚。黃虯師兄原名龍士,夫子稱其為人中虯龍,這才改名為黃虯。
上古時候稱天子為真龍,諸神為天龍。而當時棋道不興,龍士師兄以棋道都能被夫子如此稱讚,讓整個聖院棋道弟子都十分不服。
……
黃虯師兄自幼聰明,才氣過人,一遍成誦,百日不忘,尤其對於圍棋更是天資過人,少年時就以高超的棋道水平稱雄梓里,。
少年黃虯不滿足偏與一隅,為追求棋藝的發展,他立志遍訪全國名家。自十三歲起,黃虯隨父走南闖北,最終踏入燁都,跟諸多棋道名家爭鋒,棋藝日臻上乘。
十七歲時,黃虯弈遍京師,所向披靡,戰績輝煌,被譽為“常勝將軍”。
就連夫子都聽聞他的事蹟,將他帶入聖院教授。
三十歲時,黃虯師兄與馳騁棋壇數十載、久負盛名的弈秋師兄對弈,七戰七捷,大獲全勝。戰勝盛秋師兄,標誌著黃虯師兄登上了棋道巔峰。
黃虯師兄享年不過百歲,他一生痴迷棋道,最終隕落在棋道之上。
一天,聖院三位棋道大家一時高興,示意黃虯師兄演繹“一對三”對弈大戲。黃虯師兄向以“弈聖”自負,爭強好勝,誓不言敗,當即許諾要“大殺三方”。
這三人全是棋道一流名手,黃虯師兄在三人間來回穿梭走動,全神貫注,全力以赴,使盡了渾身解數,終於將三人“趕盡殺絕”,同時贏了三局。
不過由於操勞過度,心血耗盡,黃虯師兄氣息奄奄,微弱的呼吸隨著燭火的跳躍一閃一閃。當三位棋友將書桌棋枰上的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