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重視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夠全面掌控天元國這邊,對於慶國來說將會是一個極大的突破,對未來的戰鬥將會有決定性的作用。
當然除了天元國這邊的戰鬥外,整個西域這邊唐開鵬也沒有放過,天元國是一個突破地點,同樣西域這邊也是一個突破地點,在大魏國增兵之後,整個大平原地區的局勢就變得格外的緊張起來,不管是慶國還是其他國家這個時候都能夠清除的感覺到大魏國力量的強大。
不過好在很短的時間內慶國這邊也改變了先前的局面,往這邊派過來足夠多的力量,如此在局面上不落於下風,同時在周邊國家的配合下,慶國才能夠抵禦住大魏國的鋒芒,不過這種鋒芒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爆發,畢竟按照大魏國的性格,大戰已經開鑼,那裡有退回的說法。
為此唐開鵬只得不停地調整戰術,除了加強西域力量之外,開始針對性的進行佈置,先是派出外交官聯絡周邊的國家,然後透過經濟利益讓周邊的國家站在自己一邊,同時開始關注整個東大陸上的戰鬥,以期待在一個方向上取得突破。
當然唐開鵬這邊行動的時候大魏國這邊也在行動,對於唐開鵬所在的慶國,大魏國的人當然十分痛恨了,大魏國這場戰鬥當中,最大的敵人就是慶國,而且慶國一直的存在不光阻礙了大魏國的發展,還讓大魏國戰略局面陷入到被動當中,當然大魏國不能夠接受,故而針對慶國的戰鬥一直都很多。
不過同先前的一樣,整個戰鬥局面一直都處於這樣的僵局當中,雙方不得不調整先前的戰鬥手段起來。
為了取得突破,大魏國開始把目光調整到西域這邊來,西域是慶國的前端,也是大魏國的前端,如果能夠在這裡取得突破,對於大魏國來說將會是一個突破,當然大魏國也不是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誰,故而戰略上一直都是小心翼翼。
大魏國行動的時候,慶國也在行動,戰略上來說慶國在西域和天元國這邊都有自己的優勢,而這個時候大魏國處於攻擊的態勢,現在慶國只能防守,顯然這些地方防守的力量還是十分充足的,根本無需要擔心,現在唐開鵬開始把目光轉移到東大陸的那邊,商盟這邊。
在商盟丟失了一半的國土,同時在海戰當中取得絕對的勝利,開始在海上稱王稱霸之後,商盟這邊的較量變得更加重要,如果商盟能夠取得勝利,取得突破,那整個戰場的形勢將會根本性改變,同樣如果這邊再次的出現失誤,或者變得出現重大的失敗,那自由聯盟這邊的局面將會變得岌岌可危,顯然這個時候慶國不能夠允許這樣的事情出現。
陸地上的戰鬥以白龍江為界,商盟在江岸上建立起雄厚的防線,每個十里的距離就會設定一個上百門的炮兵陣地,如果大宋帝國的人突破的話,那將會遭到至少兩個炮群的攻擊,要想突破至少需要兩天的時候,而兩天之後,在後方的商盟陸軍將會在任意一個地方集合起上百萬人的部隊,所以大宋帝國想要渡江攻過來的機率基本上沒有。
除了建立防線外,商盟也如同慶國一樣,開始派出大量的人到丟失的地界上去,這裡是商盟的土地,百姓對於商盟的感情十分身後,故而這個時候這邊的反抗力量不斷,派過來的人也得到大量的支援,在這邊開展的有聲有色,弄得大宋帝國的人痛苦不已,還沒有任何辦法。
加上商盟的很多部隊還留在這塊區域,在大宋帝國得到這地方之後,就一直都在清剿當中,從來沒有停歇過,彷彿這裡的反抗力量已經不再是少數人,而是所有人,為此大宋帝國的人甚至在這個地方展開過好幾次的滅絕行動。
所謂的滅絕行動,可不是什麼簡單的消滅,而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滅絕行動,對於那些敢於反抗統治區域大宋帝國的人先用雷霆萬鈞的力量,把這邊的人給趕到一起包圍起來,讓後讓他們投降,如果不投降,就把這些人給全部的殺掉,滅絕掉這裡的一切活動物,保證大宋帝國的統治,為此大宋帝國殺掉了商盟至少百萬以上的人,其中大部分還是無辜的百姓。
即便是大宋帝國國內對於這種恐怖的事情,都沒有辦法理解,自由聯盟這邊直接把這樣的事情稱之為滅絕人性,實在難以接受和想象這是多麼恐怖的事情。
在大宋帝國如此作為之後,整個統治區域總算是稍微的平靜下來,但是反抗力量反而越來越強大,殺戮只能夠增加仇恨而已,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同樣戰略發生變化的還有海上,海軍。
失去掌控能力的大宋海軍並沒有完全的垮掉,大宋海軍除去六個完整的艦隊外,他本身積累很厚實,整個大宋帝國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