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天也對他們此時爆發的高昂士氣而感到震撼,這楚鎮海的幾句簡短的話語,就能使三軍用命。他的威信在軍中想必也定是極高!
待到敵軍即將衝出火海包圍之時,李易天命令騎兵隊伍進行衝鋒,他要將敵軍壓回去。弓箭兵則繼續在高處對後方要衝出來的敵軍進行壓制,時刻消磨他們的有生力量。
面對東唐騎兵的鐵蹄,北楚軍的長槍軍陣嚴防死守,步步為營的向前推進。疾馳而來的騎兵們雖然看著眼前的槍林一陣發憷,但是他們沒有一人勒住韁繩。
“殺啊!、、、”喊殺聲此起彼伏,雙方瞬間混戰在一起。
被火海包圍的北楚軍士時刻都在承受著火焰的炙烤,東唐士卒的目的就是要阻止敵軍離去,要讓他們葬身火海之中。
雙方的戰鬥激烈程度完全不下於夢陵城的城頭戰,鐵蹄飛揚,刀劍揮舞,箭支飛射,火焰滔天。每時每刻都有鮮活的生命死去,李易天卻感覺到一股股的涼意侵入他的身體。那是魂魄!剛剛戰死的戰士的魂魄附著在了李易天的身上!
北楚軍在楚鎮海的帶領下悍不畏死,他們爆發的戰鬥力更是十分驚人。那種原為主帥赴死的情節令人震撼,他們往往都是以命相搏的打法是東唐軍也傷亡慘重。
但是李易天得到的是死命令,即使全軍戰死也不能放楚鎮海會了夢陵城!
夢陵城中此時的拉鋸戰依然在持續,城頭爭奪戰漸漸明朗起來。十萬生力軍的加入是張猛吃了一顆定心丸,對於戰局他此時已經不太擔憂。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龍向南此時就將這一戰鬥準則發揮到了極致,他以與敵人不相上下的兵力成功的分割了敵軍。
在不惜犧牲精銳兵力的情況下,是敵軍不得不困守城外。此時更是一手將戰局引導的撲朔迷離,使敵人摸不準方向而自投羅網。
就在夢陵城上的戰鬥似乎已經十分明朗時,龍向南果斷的鳴金收兵了。然而此時與李易天交手的楚鎮海部,也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後成功的朝夢陵城的方向突圍而來。
可是等待他們的卻是龍向南早就擺好的軍陣,這讓楚鎮海感到萬分的不解。
雙方再次交戰以後,雖然楚鎮海成功的逃脫了,但是五萬士卒卻並沒有他的好運,投降計程車卒被俘虜,反抗的被就地格殺。許多將領更是戰死沙場,這一戰楚鎮海的五萬大軍可以說是全軍覆沒。
原來龍向南一開始就打定注意要圍點打援?還是形勢變化使他只能順勢而為?(未完待續。)
第一百九十三章故佈疑陣?
楚鎮海的大軍在李易天率領騎兵部隊及時攔截的情況下,最後只得狼狽的逃離。楚鎮天則率領著剩餘的不足五萬計程車卒再次退守燕明山,至於主帥的下落卻是一時間沒人知曉。
再次率軍將燕明山團團圍住後,李易天率領數萬騎兵與主帥龍向南匯合一處。然而作為主帥的龍向南竟然真的撤兵了,確實不在進攻夢陵城了。
項少君率領的援軍雖然被打散了,但是在他這幾日的聚攏下依然匯合了萬餘計程車卒,此時正好藉機進入了夢陵城中。這還要感謝李易天的主動放棄攔截,和龍向南的撤退。
自從李易天悄悄撤退的時候,項少君就感覺到什麼地方不對,或許有大事要發生。他顧不得再去收攏士卒,一路上急忙想夢陵城趕來。
沿途再次聚集了一些潰卒以後,在到達夢陵城下時戰爭已經結束。龍向南也早就已經率兵撤離了戰場,項少君與張猛自然都識得,打了個招呼後就開啟了夢陵城的大門,一萬士卒也匆忙的進入了城池之中。
此時龍向南的中軍大帳之中,眾將聚集在一起正在召開軍事會議。
“主帥,我軍就要攻破夢陵城了,為何在最關鍵的時刻不戰而退?”這員將領直言不諱,他手下的弟兄們死傷過半,卻並沒有成功的佔領夢陵城,這讓他覺得無顏面對死去的兄弟們。此時質問龍向南撤軍的理由,他也不再估計什麼了。
“夢陵城看似唾手可得,但是繼續下去我軍只會傷亡更加慘重,而無法破城而入。”龍向南並沒有在意手下的態度,他計程車卒死傷的最多,在城頭上也一直堅持了一夜的爭奪,此時心緒難平實屬正常,作為主帥的龍向南自然能夠容忍屬下的這份衝動。
“我也想要一舉拿下夢陵城,可是敵軍已經平息了城中的騷動,我等再戰下去只會徒增傷亡,而毫無寸功可立。”
龍向南的話讓大帳之中一陣沉默,之前書記官已經上報了戰損資料。這次東唐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