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4 / 4)

小說:人在歐洲 作者:恐龍王

走、談一談——

說不定黑漆漆的路邊還有草叢,草叢上還有明滅閃爍的螢火蟲?

我們終於開到了陽明山,竹子湖一條村路上。臺北的繁華燈火在遠方,風吹著

暗影中的竹葉,發出原始的聲音。我們都鬆了口氣。

“週末的時候,”可是他說,“這兒人山人海。來不得。”

這不就是了嗎?你說。臺北生活品質差,原因只有一個:人口太多。你德國給

我來一個一樣的人口密度試試看!

誰都不敢否認人口密度的巨大壓力吧!當我走在桃園市的任何一條大街上,我

的心情是沉鬱的,這是一個把土地“用”到極點,“滿”到極點的城市。騎樓裡塞

滿了東西:機車腳踏車、衣服攤水果攤鞋攤清粥小菜攤果敢的人更乾脆,幾塊

木板截斷通道,騎樓面積就變成真正有用的自家廚房,行人就竄流到街上。

可是街上也寸步難移,機車腳踏車汽車早巳先一步溢到街上,不小心空出來的

幾寸地又早被檳榔攤和數不清的什麼攤佔據,人,只好夾在鋼鐵和車輪之間輾轉呻

吟,尋找踏腳的地方。

我安撫自己緊張得要爆炸的情緒,說:“這都只是人口密度的必然結果!”說

給自己聽。

但是自己並不相信。

你看看密度不低於我們的東京、香港、新加坡,他們的生活空間卻並不滿到令

人窒息的地步。除了人口密度之外,恐怕還有深層的文化因素才能徹底地造成像桃

園這一類夢魘似的城市吧!

《天下》雜誌曾經報導過一個潛海人的經驗。當他從深海回到岸上時,海邊居

民興奮地圍著他,所有的人都搶問一個問題:

“抓到什麼?掠得啥米?”

他什麼都不抓;他只是去看海。

不浪費,什麼東西都得“有用”的觀念,幾千年如一日深埋在民族個性裡。桃

園大街上的店主站在門檻上看著空空的騎樓,搖搖頭:這塊地空著多可惜,用掉吧!

於是以貨品堆滿,實踐他物盡其用、地盡其利的基本信仰。

公園,是個相當令人困擾的東西,因為它是一個看不出什麼用處的空間。於是

有人在裡頭挖出一個人工湖來;有人在角落裡打出一個水泥亭子來,在柱子上漆些

勸人為善的句子;有人在小小坡上擺上一個偉人銅像,有人嘛,闢出一個什麼球場。

再不然,乾脆來個“石雕公園”,把一個又一個的石雕擺在公園裡頭,那麼這塊空

地也就算用上了,好歹沒浪費掉!

惜才如惜金,這不是一種美德嗎?

多麼困難的問題。道德美或不美全是社會的制約。兩千年的農業社會,相對於

物質膨脹的現代工業社會,是一個“匱乏”的世界;在“匱乏”的世界裡,人追求

獲取:河魚要打撈,果樹要摘取,農地要耕作,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