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3 / 4)

陽和月亮相會於中天,世人能不焚香膜拜嗎?傳說中的鳳凰麒麟相聚於泰山、華山,世人能不鼓樂相賀嗎?於是,“燕爾嬋娟”琴音轉急,“書場浪子”停笛起舞,夫妻倆合唱起一支古老的頌歌:

子之還兮,

遭我乎囗之間兮!

並驅從兩肩兮,

揖我謂我儇兮!

子之茂兮,

遭我乎囗之道兮!

並驅從兩牡兮,

揖我謂我好兮!

子之昌兮,

遭我乎猖之陽兮!

並驅從兩狼兮,

揖我謂我臧兮!

這是《詩經》中一首名叫《還》的頌歌,讚美著兩個勇敢英俊的獵手在囗山追趕大獸野狼時相互鼓勵的友誼。此刻相慕相敬的王安石和蘇子瞻不正是這個時代並馬馳騁的獵手嗎?吳氏、葉濤、王朝雲,偕著蘇追、蘇過離席而出,伴著“書場浪子”和“燕爾嬋娟”和琴而歌,舒袖而舞。

蘇軾早已風聞“書場浪子”和“燕爾嬋娟”逆世不凡的身世,亦知他夫妻倆與王安石不同凡響的忘年之交,長久以來心存著對他夫妻倆才情道德的敬慕,今日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一切,驟然產生了“相見恨晚”之感。他為王安石交下這兩位情深義重的朋友而高興,更為自己能夠有緣結識這兩位蓬蒿奇人而醉心,他驀地站起,高高舉起酒杯,向“書場浪子”和“燕爾嬋娟”鞠躬致敬,和著琴音吐訴著自己按捺不住的心聲:

江漢西來,高樓下,葡萄深碧。猶自帶,紙峨雪浪,錦江春色。君是

南山遺愛守,我是劍外思歸客。對此間,風物豈無情,殷勤說。

《江表傳》,君休讀,狂處士,真堪惜。空州對鸚鵡,葦花蕭瑟。獨

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願使君,還賦滴仙詩,追《黃鶴》。

這首抑鬱於懷、豪邁雄健、傲國王侯,念及曹操、禰衡、黃祖、李白、崔顥等人生業績的詞作,是蘇軾離開黃州後遊登黃鶴樓留贈鄂州太守朱壽昌的。他此刻感念“書場浪子”和“燕爾嬋娟”的深情厚誼而放聲高歌,是要把自己一顆悲愴感慨的心獻給新結識的朋友,並向老友介甫訴說此刻的心境情狀:黃鶴已去,千古悠悠,唯有崔顥吟誦黃鶴樓的不朽詩篇,與日月共存生輝啊!

“書場浪子”和“燕爾嬋娟”心領神會,他倆伴著蘇軾也歌唱起來。半山亭深夜的清風也顯得蒼涼了。

王安石心犀相通,他的心境也蒙上了一層悽楚:子瞻超然物外的豁達中,含有沉鬱不平的塊壘,這“塊壘”是大宋這一代志士仁人心靈上的印跡,誰也無力完全清除啊!也許為了寬慰蘇軾,也許為了向朋友袒露自己“壯志難酬”的悲恨,他悽然地舉起酒杯,一飲而盡,吁嘆一聲,愴然而語:

“嬋娟、林郎,也賜老夫一曲《桂枝香》,我也要為今夜的相會放歌!”

人們拊掌而歡,笛聲琴音急轉樂曲《桂枝香》,王安石神情莊穆地唱起他去年“堯桀之夢”後吟出的一首《桂枝香·登臨送目》:

登臨送目,正故國深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如練,翠峰如簇。征帆

去掉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圖畫難足。

念往昔,豪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

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蓑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

遺曲。

悽婉的絕唱!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景”是秋色肅殺、征帆殘陽、六朝流水;“情”是“圖畫難足”對山川的熱愛,“悲恨相續”對故國的懷戀。

突然,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傳來,闖進半山園,停落在半山亭下。江寧府衙役,“聖詔不過夜”地送來了皇帝趙頊對王安石上呈《乞以所居園屋為僧寺並賜額札子》的恩准諭示。

江寧府衙役終止了半山亭詩酒唱和的王、蘇相聚,蘇軾及其家眷,懷著不安走進客室安歇了。“書場浪子”和“燕爾嬋娟”回到城裡他倆“說書話史”賴以為生的“書場”。王安石走進書房,開啟朝廷快馬傳遞而來的密封文書,展開皇上思準“乞以所居園屋為僧寺並賜額”的逾示和一幅御筆匾額仔細觀看:“偷示”分明是出於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蔡確之筆,字跡工整,氣勢若虹,看來蔡確已走近皇上身邊,朝廷紛爭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報寧禪寺”四字匾額確是皇上的御筆,但字跡結構失衡,筆力疲懈失位,近似塗鴉,已顯示出筆者握筆手抖、力不從心。這也許是皇上病入沉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