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哈林、李可夫、拉狄克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人,就像是這些人還都活著一樣,如說“讓我們來聽聽拉狄克說什麼”,“托洛茨基已經說了兩年”,“加米涅夫所指的是”,“那麼季諾維也夫怎麼講的呢?”,“這些事實季諾維也夫是知道的”,“布哈林又在說”當然,我們知道,斯大林的這些著作是在這些人像千百萬其他的人一樣還活著的時候寫的。但是已經過去了許多年,斯大林卻依然繼續同被他下令處死和消滅的論敵爭辯。斯大林所提出的論據,現在已是在同亡故者的影子交戰,這些論據不單在科學上站不住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帶有汙辱性。儘管書裡面不斷用黑體字印出“掌聲轉為歡呼聲”、“掌聲雷動”、“全體起立,向親愛的領袖致敬”、“震耳欲聾的烏拉聲!”——這就是有過的事,——現在卻讓人感覺到這本書本身就是從一場噩夢中來的。把自己的論敵消滅掉並且繼續嘲弄死去的人,只有完全違揹人類共同的道德準則的人才能幹得出來。因此,甚至在斯大林的那些粗淺的通俗讀物中見到的正確的論斷,也不能不令人覺得是對死者進行的汙辱。
第一部第三章 把列寧主義“通俗化”的人(2)
在斯大林準備用於講課和以後用於發表的講稿中,他還沒有完全成為思想偏見的俘虜,這種思想偏見是他後來加緊培育起來的。比如說,不可能設想斯大林會在生命的末期寫出他在1924年所寫的論列寧的領導作風那樣的東西。在20年代中期,他能夠正確地斷言,列寧主義的作風就在於把俄國人的革命膽略和美國人的求實精神結合起來。他寫道:“美國人的求實精神是一種不可遏止的力量,它不知道而且不承認有什麼阻礙,它以自己的求實的堅忍精神排除所有一切障礙,它一定要把已經開始的事情進行到底。”紓紝矠我想,如有誰在較晚一些時期公開說出斯大林如下這樣一些話,像“俄國人的革命膽略和美國人的求實精神結合起來,就是黨的工作和國家工作中的列寧主義的實質”紓紞矠,那麼他就不得不對此痛苦地感到惋惜。在20年代,斯大林的思想雖然不夠奔放和缺少光彩,但總還沒有完全被好鬥的教條主義緊緊地箍住。
在這裡,正好可以談一談斯大林的知識結構,雖然這個問題我還要回過頭來再說。這種結構是在宗教教條的哺育下,在革命鬥爭的實踐中,在有選擇地閱讀科學共產主義創始人的著作的影響下形成的。可以斷言,特別可以根據《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著名的”第四章斷言,斯大林到底也沒有弄清理論和方法的相互關係、客觀和主觀的相互聯絡、社會發展規律的實質。他說,自然界和社會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鐵定的必然性所確定了的,這種論斷就顯然像是宿命論了,如他說:“社會主義制度是緊跟著資本主義制度而來的,就像白天緊跟著黑夜一樣。”馬克思主義理論是航船上的羅盤,航船一定會駛到彼岸,但有了羅盤行駛得會更快。斯大林嘲笑那些聽從“理性要求”和“公共道德”的人,而歌頌同暴力攪和在一起的庸俗唯物主義。他自然會說,“蘇聯的社會主義國民經濟是生產關係完全適合生產力性質的例子”紓紟矠他的論據,永遠讓人聽起來要麼像是肯定的斷言,要麼像是判決。
《簡明教程》中闡述的全部歷史,就是一些人一連串的勝利和另一些人一連串的失敗,失敗者是間諜、兩面派、敵人和罪犯。斯大林把一切都放在公式的框框之內:生活中發生的一切都應當像他所闡發的理論那樣。這恰好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經談到過的那種情況:這種態度會把思想導至“不符合實際的認識”。幸好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的命運最終沒有被斯大林所支配。按照斯大林的邏輯,一切發生的事都是合理的:各國共產黨的成長,這是肯定的;右傾的被粉碎,這是無疑的;社會民主黨的“背叛”,這是自然的,等等。創造性、意志、幻想、思想上的果敢——這些在這一章裡是根本沒有地盤的。
斯大林的才智做了公式的俘虜。請大家自己作出判斷:辯證法的3個基本特徵,反對派集團發展的4個階段,唯物主義的3個基本特徵,紅軍的3個特點,機會主義的3個基本來源,等等。不錯,為了教學目的這也許是不壞的。然而,對整個理論進行“清點”,然後把它歸結為幾個特徵和特點、幾個階段和時期,這就會使社會科學變得貧乏,使世界觀變為教條主義的世界觀。
從某個時期以來,在斯大林的著作中開始出現宗教儀式的因素。在他的思維中很難看出有什麼不同色彩、轉變過程、保留條件、新穎的思想和出奇的東西。“領袖”的思想只能有一種解釋:凡是出自他筆下的東西,都是對馬克思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