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3 / 4)

市長辦公會,承諾解決河陽商業城的商戶們的上訪要求的史市長反覆出現,近景、特寫——特寫——近景。電視裡的史市長,依舊是滿面春風,胸有成竹的樣子,他的臉上放射出興奮的光。省城來的房地產開發商也在簽約儀式上亮了相,不過鏡頭不多,一晃而過,沒有多少人看清他的模樣。

老城區改造,對於居住在這裡的居民來說,當然是一件巴不得的事情。但是這些年他們看得多了,也聽得多了。有些地方搞開發,對於居住在當地的居民來說,並沒有多少實際的好處,地方和開發商的目的,就是要他們騰出土地,好做專案而已。

這次河陽市政府與開發商簽訂的開發地段屬於兩個居委會管轄,什麼剪刀巷、艄公巷、簸箕巷把這一帶像羊腸一般曲裡拐彎地分割開來。居委會的轄區內還夾雜了一些單位的零星房產。居民當中,引車賣漿,各色人等都有,唯有邊緣上一塊市電子元件廠的土地上居民的身份相對統一,不過那也是以前的事了。自從電子元件廠倒閉以後,廠裡的職工除少量留守者以外,大多數僅僅保留了一個空頭的職工身份,都外出自謀職業和生路,也幹起別的營生去了。

身份複雜,人員零亂,雖說這一帶不少人祖祖輩輩相互為鄰,但城市的居民不像農村的村民,沒有宗族血緣關係的維繫,也沒有相互利益的調劑,逼仄的生存空間倒是使得鄰里關係不時因雞毛蒜皮的事件鬧出大大小小的矛盾。這一次,市裡要改造這一片老城區,在這一帶掀起了不小的騷動,居民們連日來聚集在一起議論紛紛,相互打探訊息:什麼時候會正式動工?拆遷的補償會是多少?是給補償費還是給還建房就連平日見了面不願講話的鄰居這次也感到,將來見面機會恐怕不會多了,因此少不了會相互寒暄幾句,並互通一些道聽途說來的資訊。

兩個居委會的幹部在街辦幹部的帶領下,冒著酷暑,按照上級的要求,在拆遷地段分割槽分片召開了會議。會議開得都很短,無非是把市政府關於開發老城區的決定宣讀一下,將拆遷日期通報一下。問到拆遷補償,街辦領導則支支唔唔,語焉不詳,只是說,會按照有關政策辦,讓大家盡力響應政府號召,支援市政建設,為河陽市城市品位的提高和未來經濟的發展盡到市民的職責。

拆遷補償是個迴避不了的問題。第二天一早,大家起床的時候發現,每條街巷內都張貼了關於補償標準的通告,具體為河陽市好幾年來一直沿用的標準。在規定期限內搬遷的一次性發給現金,超過時限的每超過一天按1%扣除。

居民們一看見這個標準,大家都不願意,一齊找到居委會,提出,這裡是河陽市的中心地段,而且時間已經過去好幾年了,以前的補償標準應當提到。居委會幹部說,我們沒有提高標準的權力,只能把你們的請求向上面彙報。我們居委會的幹部大多也居住在拆遷地帶,也希望補償標準能高一些。見幹部們這樣說了,大家也就認為不必匆忙,等向上反映了情況再說。

政界乾坤 第四十九章(2)

可是,就在等待的過程中,卻看見居委會的幹部相繼在搬家。原來,他們不是沒有向上面反映,得到的答覆卻是,居委會幹部要帶頭搬遷,給普通居民做表率,這是一;二呢,就是開發商答應,居委會幹部先行搬遷的話,每提前一天可給予0·5%的浮動補償;三呢,如果居委會幹部不帶頭,到期限還沒有搬遷,就地免職!有這三條,幹部們盤算了一下,都覺得三十六計,還是搬為上計。居民們的意見只好暫時擱置,顧不了那麼多,於是一個一個地都搬走了。

幹部們搬家的時候,也有敏感的居民發現了將他們攔下,找他們要說法。他們為了脫身,就說開發商答應了,提前一天搬家提高補償標準0·5%,這樣一來,弄得鄰居們也動了心,大家將這條沒有文字依據的訊息傳播來傳播去,一些居民也就跟著趕緊搬家了。

拆遷地段幾天之內陸陸續續搬走的人家大約有三分之一,但多數居民仍沒有搬遷。一來時間倉促,他們中有些人沒來得及找到合適的過渡住房,更主要的還是覺得拆遷補償不足以滿足他們的要求。有幾戶戶主個性強硬的,在居委會幹部搬家時,對他們進行辱罵,卻沒有阻止住他們的搬遷,在幹部們搬走後,他們便站出來,動員大家跟政府和開發商“討價還價”,他們說,政府就是怕鬧,一有人鬧事,他們就麻頭,就要讓步。上次商業城的商戶們不是鬧贏了嗎?這樣,多數人一邊猶豫,一邊觀望,都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拆遷補償。

當搬遷期限還剩下一個星期的時候,這一地段的水電供應開始不正常了。起初不是停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