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西倫凱維茲同志是無愧於部長會議主席這一職位的。”
對於他的話,仍然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他們爭辯說,西倫凱維茲是個壞人,他有一些弱點,等等。赫魯曉夫還是以
他演說家的才能和蘇共中央第一書記的地位讓他們服從了,他對他們說:“同志們,你們應當理解,如果他看來有些優
柔寡斷,那只是由於他缺乏自信;他感到得不到你們大家的支援。
還有一點,如果你們撤換西倫凱維茲,那麼對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共產黨將會帶來很大損害。“
赫魯曉夫當時說這一席話,還有其他的考慮。當時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情況同波蘭一樣,
也是共產黨與社會民主黨的聯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社會黨人一直認為,共產黨人之所以與社會黨進行合併完全
是為了本黨的利益,因為沒有社會民主黨的支援,他們就不能取得多數;而共產黨的地位一旦穩固之後,他們就把自己
的社會民主黨夥伴一腳踢開。赫魯曉夫不願意讓西方的這一說法得到證實。因此,赫魯曉夫認為,西倫凱維茲的去留,
絕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有關整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大事情。
在赫魯曉夫的勸說下,西倫凱維茲最後保住了職位。西倫凱維茲儘管不知道他未被免職的幕後情況,但為了保住他
的職位,赫魯曉夫是做了工作的這一點,西倫凱維茲總該是知道的吧。僅僅因為這一點,西倫凱維茲也應該站在親蘇立
場上,幫赫魯曉夫說話。真沒想到他居然明顯地站在哥穆爾卡的一邊。難道哥穆爾卡的威望真有這麼高嗎?
西倫凱維茲的話音剛落,赫魯曉夫還沒有回過味,剛才還唯唯諾諾、不敢與赫魯曉夫正面交鋒的奧哈布也作了同樣
的表示。
赫魯曉夫知道,他們兩人的態度的變化,完全是因為蘇軍的推進,這一訊息已喚起了兩個親蘇分子的民族感情。在
民族利益面前,一切成見,一切隔閡都是第二位的。赫魯曉夫感到了自己的草率與魯莽,他感到自己的防線開始坍塌??
西倫凱維茲接著又說:“赫魯曉大同志,我提醒你,你是在波蘭領土上說話。”
這話已經再明白不過了。所有波蘭人的立場都是一致的,如果再爭吵下去,便用不著哥穆爾卡說話,所有的波蘭人
將用同一口徑回答。武力威脅已犯了眾怒。赫魯曉夫自知理虧,為了緩和氣氛,便改變了自己的意見,同意哥穆爾卡進
入政治局,但要求不把羅科索夫斯基排除在外。羅科索夫斯基儘管生於華沙,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蘇聯度過的。1918
—1920年他參加了蘇聯國內戰爭,並加入了俄共(布)。他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1941—1945年曾率領蘇軍參加莫斯
科和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庫爾斯克大會戰以及白俄羅斯、東普魯士、柏林等戰役。他指揮過波蘭第一軍和其他波蘭部隊,
1944年獲蘇聯元帥稱號,1949年才回到波蘭,任波蘭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國防部長、波蘭統一工人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他
在波蘭人的眼中是蘇聯人,至少是蘇聯在波蘭的代理人。儘管他沒有做什麼對波蘭不利的事情,但在波茲南事件之後,
全國上下都有一股反蘇情緒,此時他的留任無疑是很困難的。
西倫凱維茲對此回答說:“政治局候選人名單已公佈於眾,這個新名單是不能取消的。”
與此同時,華沙的廣大群眾在雙方會談的地點貝爾凡德爾宮外舉行了集會和示威遊行,以支援和聲援哥穆爾卡和波
蘭代表團,準備自衛和抵抗蘇軍入城。工廠沸騰了,特別是華沙“熱蘭”小汽車廠,許多高等院校也沸騰了。工人們還
選出自己的代表到軍隊中串連、做工作,呼籲他們支援哥穆爾卡,支援民族獨立。“熱蘭”小汽車廠的工人用自己廠的
汽車隨時向黨中央報告各地蘇軍的動向。公安部隊根據科馬爾將軍的命令,守衛著八中全會的會場,把守著通向華沙的
各條要道,一方面監視蘇軍進入華沙的動向,另一方面準備發生武裝干涉時進行抵抗。其他部隊也做好了保衛中央委員
會的準備。華沙周圍的郊區和工廠也把群眾組織起來。首都四周的 16 個大企業的臨時民兵在周未也不回家,堅守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