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出現了,一個月後,又有一個老闆上門來,他願出二十萬,勢在必得要燒來年陽山寺的頭炷香。
本寂沉得住氣,用同樣的辦法把這二十萬暫且關在門外。
最後的結果是還沒有等到鍾大仙的生日來臨,有人將三十萬元現金拍在心念堂的紅木桌子上,這樣本寂也就不好再說什麼要請鍾大仙來決斷的話了。
三十萬元買下頭炷香敬燒權的爆炸性新聞一下子傳遍了丁縣的山山嶺嶺,還迅速傳到了市裡和省裡,一時成為了熱門話題,很多沒有聽說過陽山寺的人因這件事的傳播,都知道了了丁縣有個顯聖的陽山寺。
陽山寺的真正聞名應算在頭炷香的名分上,在此之前,它不過是一個山洲草縣的小小廟宇,儘管有慧覺大和尚的捧場,畢竟資歷太淺,還只侷限於信徒們的視野中。就因一炷頭炷香,就把許多資深的寺廟遠遠拋在了後面,連掛著省佛教協會招牌的全省名聲最大的廣德寺也一時被人冷落。經濟指標和知名度,是決定佛事興衰的關鍵所在,這已經是一個不容爭論的問題。
陽山寺因頭炷香而使得知名度迅速升溫,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但頭炷香只能獨家主燒,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只能滿足一個人的胃口。
因頭炷香使得陽山寺和了丁縣名聲大震,也因頭炷香了丁縣碰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
最難的是兩個人:一個是本寂,一個是於長松。
自從本寂主燒過那場贊助三十萬元香火錢的頭炷香外,他這個發起人和總策劃就已經沒有了下屆候選人的決定權了,因為他上面還有縣政府,有民政主管部門,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