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線的地圖前。
“嗯;朕覺得;李子通是想放棄江南太湖之地;然後;率軍前往這琉球群島。”我笑著說道。
“這也未嘗不是一條出路。”楊恭仁點了點頭分析道。“那李子通幾起幾落;他最是擅長於夾縫中求生;至今數載;每逢看似再無活路時;他總是能起伏;這樣的本事;天下間也沒幾個有。”
“琉球群島之上;多乃土人;皆為部落而不統屬;至今未曾建國。所以;李子通若往之;想必能夠定琉球而成一國。”
李玄霸皺起了眉頭站起了身來昂然道。“陛下;既如此;那臣請領軍討之;可不能讓李子通那廝逃了。”
“陛下;臣倒覺得;李子通若離江南而去琉求;對於朝庭而言;並非是壞事。”韋雲起笑了笑突然來上了這麼一句。
“哦?卿有什麼想法;只管說來聽聽。”我笑了笑說道。目光裡充滿了鼓勵。
“陛下;琉球之地;距我江南最近處不過一千四百里;若是舊舟行;那也不過是三日便致;若是我華夏帝國的戰艦;不需要兩日便能至此。重要的是;琉球諸島;北聯倭地;南接琉球大島;琉球大島;再往南;便是呂宋。”韋雲起邁步在地圖前緩行。
“這裡;就相當於是一條線;將琉球與華夏之間的海域;盡數囊括其中。若是有朝一日;我華夏能夠將這一線盡數取之;那麼;我華夏的海域;將會十分安寧”
韋雲起沒有什麼海權意識;更不知道海權論;也不知道;未來華夏之敵;將會來自海上。但是;他至少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今;當越來越多的人明白了海上的交通運輸所能夠帶來的利益令人難以置信;更看到了大海之外的島嶼;給華夏帝國所帶來的財富。
都已經明白了;跨越大海;給華夏帝國帶來的無窮好處;是過去前所未有的。
另外;那些海島之上大多數都是荒蕪之地;少有人跡;更沒有什麼國度;例如呂宋;上面;只有一群率獸食人的野蠻人;而那些野蠻人;不但沒有文字;就連語言都像是野獸在亂吠。
但是偏生這樣的地方卻有著數不盡的財富;礦產;香料;無論是哪一樣;都會令一位正常的商人和開拓者為之瘋狂。不光是來自交趾的商人出現在了那呂宋島上;就連泉州等地的海商;在聽聞了這個訊息之後;已然組織了船隊開始向呂宋島進發。
呂宋島上;第一個永久碼頭已經開始修建。那些來自交趾之地的勞工;都努力地;老老實實地用他們的鮮血和汗水在這裡譜寫著一曲建設之歌。
而從交趾而來的工匠;正指揮著其中的一批勞工建設水泥窯、石灰窯和磚窯。預計;在半年之內;與銅礦和金礦相關產業的勞工人數將會超過一萬。
另外;在呂宋島中南部;發現了廣袤的平原;這裡;十分適合種植水稻;或者說十分適合種植佔婆稻;在這裡;炎熱又多雨;一年三季甚至是四季都沒有問題。
也就是說;這裡一畝地的畝產;可以達到華夏帝國北方的六倍到八倍;為什麼會這麼說;得從北方適合種植的糧食作物說起;北方;更適合種植小麥;但是小麥的產量;一畝也就是一石半;已經是十分不錯了。
再加上平時輪種一些黃豆之類的;兩年下來;可獲得三季;三季下來;也就是四石。
但是;稻米則不一樣;一畝中等的水田;一季收穫三石稻米根本是不要太輕鬆;而這裡能夠種植四季;那麼;就是十二石;想比起北方來來;的確是誇張到了極點。
稻米;雖然說是南方人的主食;但問題是;在這個人都連飯吃不飽的時代;連樹皮草根都想扒拉進肚子的時代;能有吃的;那就是謝天謝地了。
再說了;稻米的用處多了;既可以救濟饑荒;還能夠用來釀酒;還能夠用來喂牲口。嗯;當然是在糧食能夠完全滿足老百姓需求的情況之下。
據傳來的訊息;呂宋島中南部平原面積之廣;怕是不遜色於一個巴蜀平原。而且這片平原地方水網密佈;十分適宜種植稻米。
越來越多的好訊息傳來;這讓本公子也不由得有些心動了起來。但是;讓那些戰俘和奴隸成為呂宋島的主力軍;這於我的想法和理念不合。
畢竟;那片島嶼;應該掌握在華夏民族的手中。於是乎;我決定召開一次內閣會議;以商討可行性。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要說服這些人;影響他們的思路;為未來華夏帝國能夠向四周擴張打下基礎。
他們和我一條心之後;向周邊移民;方能夠真正地將這些地方變成我華夏帝國的疆域;所謂的藩國;再如何敬仰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