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成立一間私人有限公司,取兩人的名字為公司名:渣甸一馬地臣公司 (JARDINE·MATHESON&CO),簡稱為渣甸洋行。這一年,渣甸48歲,馬地 臣36歲。 渣甸洋行生逢其時。洋行成立的第二年 (1833年),由於官辦的東印度 公司扭轉英國對華貿易逆差不力,引起英國民間商人強烈不滿,並受到國 會的猛烈抨擊,英廷終於取消東印度公司的對華貿易壟斷權。 醉翁之意不在酒,民間商人凱覦的,是走私鴉片的高額利潤。 渣甸洋行捷足先登,在英國民間商人中最先置有躉船和飛剪船。夏船 泊在珠江口伶仃洋,印度等地運來的鴉片在此卸貨儲船。飛剪船配有火炮, 行走如飛,即可對付海盜,又可與清水師交火,是近海走私鴉片的理想運 載工具。 設在廣州的渣甸洋行,仍從事棉紡織品、茶葉、生絲的進出口貿易。 慘淡經營,常常陷入半死不活的困境。真正使洋行獲利豐厚的,還是來自 印度等國的鴉片。就劍橋大學所存的檔案顯示,渣甸原本不希望是這種結 局,但偏偏現實如此。打著做明門生意的渣甸洋行,成了鴉片走私的最大 銷贓黑窩。廣州人給渣甸取了個綽號:地老鼠。說他行蹤詭秘,出沒無常, 專做見不得天光的齷齪事。 渣甸最不堪回首的,是廣州市民在兩廣總督鄧廷楨的默許下,把抓著 的中國鴉片販子,拉到外國商館前的廣場絞死,屍首懸在空中讓烈日暴曬。 不久,林則徐來廣州禁菸,風聲更緊,所有的洋商皆人人自危。渣甸知道
… 頁面 16…
自己民憤極大,他將銀兩偷運至澳門,再逃亡英國。 馬地臣留下打理洋行業務。鴉片戰爭爆發,渣甸洋行遷往澳門。中國 人的反英情緒日益高漲。馬地臣聽中國的販片商傳言:渣甸、顛地、泰勒、 馬地臣等十個大毒梟已列進抗英組織的名單,他們已派出殺手,欲來澳門 暗殺未逃的毒果。馬地臣不知真實與否,他在朋友的勸說下,逃到伶仃洋 的躉船避難。後又逃到英國。 渣甸洋行代理大班,為馬地臣的侄子亞歷山大·馬地臣。 現在,渣甸最牽掛的是,渣甸洋行怎樣了? 香港新顏 郵輪沿著西非海岸,繞過南非的好望角,直插印度洋,在孟買作了一 星期停留。渣甸拜訪了東印度公司的故友,重溫舊事。 郵輪繼續航行,穿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海,航抵香港島北岸的 中區。 這時,香港的中心已由南岸移至北岸,與九龍相望的那條海峽,命名 為維多利亞海港。最初英軍在南岸的赤柱灣登陸,安營紮寨,修築工事。 不久,英兵染上瘴氣 (瘧疾),作寒發燒,竟有近半病倒。 卑路乍爵士繞島一週,作過測量,向香港最高行政長官義津建議:英 國應在北岸開發,北岸有多處天然良港,香港常受熱帶颶風侵襲,颶風皆 由南面來,香港的山成為屏障,這些港灣就是極好的避風港。 於是,英軍英商紛紛北遷。英軍駐紮在西營盤,西營盤原為海盜頭目 張保仔的一處營地。張保仔投清後,他在香港各島上的營地,均被大清水 師拆毀。英軍將大本營設在西營盤,一半士兵住在岸上的帳篷,一半仍呆 在船上。 英軍的炮臺與九龍山上的清軍炮臺,遙遙對峙。 英商的發展,在中環至銅鑼灣一帶。渣甸抵達時,到處都在大興土木。 一條傍海的大道正在開拓之中,一位相識的英商告訴渣甸,義律已為這條 大道取了名——皇后大道,是紀念維多利亞女王陛下的。 渣甸不時遇到相識的朋友,他們熱情地向他訂招呼,介紹情況。現在 香港己有近百幢洋房,第一幢洋房是裁判司(警務司法行政長官)威廉·堅 的私宅。他在義律任命之前,只是皇家海軍陸戰隊的大尉。他這幢洋房才10 多天功夫就蓋起了。據說石料、木料、瓦片,均是從沙角的清軍炮臺和兵 營拆來。香港的英商多是靠走私鴉片起家的,他們出的價碼高。華人工匠 與勞工,源源不斷乘船來港,為英國人做事,人數有8千之多。 在廣州、澳門的英國公司,紛紛到香港登陸搶灘。其中有渣甸洋行、 林賽洋行、哈特洋行、顛地洋行、端拿洋行等著名公司。 渣甸驚歎香港短期的巨大變化,在朋友家的新宅休息片刻,立即坐上 轎子,興致勃勃去銅鑼灣的渣甸洋行貨倉。 沿海行走著,見一艘海船泊在岸邊,10幾個華工,正光著膀子卸鴉片。 渣甸感慨不已,光天化日下卸運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