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如剃,這並不是開玩笑,官軍對於地方的禍害甚至更超於匪患與建奴的入寇。
而鎮西軍一旦接手之後,也是再無官軍騷擾和欺壓百姓之事,而大批的灌井的打製也是讓百姓們看到了來年收穫的希望。最為重要的是,沒了苛捐雜稅的壓迫,而且第一年的糧食也是全歸自己所有,日子也是開始出現轉好的跡象,也是讓百姓們對於鎮西軍的擁護也是上了一個臺階。
可以說,無論是百姓還是士紳,*的因素也是再也沒有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均而患不安,能夠有一個安定的環境,對於百姓的吸引力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這一點,無論士紳還是百姓,都是通用的。
對於目前的狀態,雖然士紳們心中十分不滿,畢竟大明一向優待於他們。但是對於這種情況,他們在心中不滿的同時,卻是再也沒有了反抗的可能。若是在平時,他們還可以鼓動起百姓進行反抗,但是如今百姓已經不再支援於他們,原本在地方呼風喚雨計程車紳們也是完全失去了他們往日的榮光。
各項工作進行順利的同時,讓易飛心中煩燥的事情也是出現,分散於各地的暗影也是傳回了諸多不好的資訊。太原事件也是極大的刺激了大明計程車紳們,而山西全部推行士紳一體納糧也是完全引爆了大明境內所有士子的反抗。
畢竟大明優待士紳已經數百年了,受到優待,而且可以肆無忌憚的公然吞噬大明的元氣,不但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共識。這種家族利益高於國家利益的行徑,雖然讓人嗟嘆,但是卻是大明的現狀。
如今出現鎮西軍這般的壓制士子,也是引起了眾多即得利益者,也就是士子的不滿,地不會南北,理不會對錯,全大明幾乎一致的對山西鎮筆墨口誅,許多激進人士,更是紛紛建議朝廷立即鎮壓離經叛道的山西鎮,恢復大明往日的秩序。
但是這些激進者,卻是絲毫不願為大明出任何一份心力,明知大明如今舉步為艱,卻是絲毫不願撥出一毛。只是叫的兇,出錢出糧支援大明徵討山西鎮的卻是一個也無!在他們看來,大明就應該優待他們,更不應該對於他們,讓他們出錢出力,這是朝廷的責任,與他們根本無關。
鋪天蓋地的輿論並沒有影響到山西鎮,自給自足的山西鎮也是可以無視於天下的鼎沸,天下洶洶也是無法改變山西如今的狀態。無論是天下敵視也好,天下共贊也好,根本就無法改變山西的行政制度。
吸取了大明太過於優待士人的教訓,易飛也是對士紳產生了巨大的反感。這些士紳身為大明柱石一類的人物,卻是絲毫不為大明所著想,坐看全心全意為他們著想的大明走向毀滅,換了一個蠻橫的大清,讓是讓他們為之付出了巨大的教訓。
而易飛也是完全對大明末年計程車紳和商人極為鄙夷,這些軟骨頭根本就成不了事。面對大明卻是如此的跋扈,面對更加跋扈的滿清,他們卻一個個乖的如同龜孫子一般,說到底也是犯賤!
不過輿論的趨勢,也是讓易飛產生了一個念頭,發行報紙以控制輿論方向!
第382章人臣極致
“易飛,某與你勢不兩立!”鄖陽茫茫山區之中,王樸也是咬牙切齒的大罵道。
由於唐水之戰,王樸第一個率軍突圍,這種突圍即可以說是突圍,也可以說是先行逃跑。可惜的是,王樸這個經常犯錯誤的傢伙也是成了這次大戰的替罪羊。畢竟在崇禎四年中原剿匪之時,包換當時還在京營的王樸在內的數路明軍已經團團圍住流寇,但是王樸這時卻是剛剛從事軍旅,竟然被流寇擺了一道。
流寇先是派人帶來大批金銀表示要投降,而且投降的人就是王樸。對於王樸來說,能夠一人接受如此眾多的流寇請降,那絕對是光輝無比,美的冒泡之事。但是等到了約定時間,流寇確實來了,但卻不是來投降的。而王樸滿心想的都是如何迎降,根本就沒做好迎戰準備,於是乎,流寇幾乎是一衝而過,從而突出了包圍圈。
這一次王樸闖下的禍也是不小,幸虧他有一個有能力的老子,而且當時還是在京城身居高位。一番艱難而且代價巨大的政治妥協之後,他老子也是黯然還鄉,而他也是連貶數級,不過還是保住了小命。
從崇禎四年至崇禎七年,數年沉寂,終於被有錢的老子再次買了一個總兵,也算是再次修成正果。但是建奴數次入寇,沒有絲毫表現的他,最終還是在崇禎九年建奴入寇之後被再次降了一級,變成副總兵。
而這次,在朝中沒了保護傘的他,而且被人故意在崇禎面前提起崇禎四年之事。頓時也是讓崇禎勃然大怒之下,直接給發配到鄖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