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氛有些沉悶間,範永鬥也是艱難的開口勸道。
沒有人回應,他們都知道,這話的安慰性質大於實際。沉默了很長時間,眾人紛紛告辭而去,各自回去思索今後去路。
第368章入城
崇禎十二年八月初,易飛回到寧武城。
數萬人馬挾草原大勝之餘威,回到鎮城。城中文武再無任何敢於不開眼的人物,畢竟在山西這個走私可謂猖獗的地方,正直的官員基本上已經死絕了。而剩下的都是一些牆頭草般的人物,指望他們為大明利益奉獻出生命,那無疑是一個笑話。
滿城文武都是自發的出現在城外十里迎接凱旋大軍,雖然心中不願,但是仍然一個不剩的全部到達。在這個易飛前途未定之際,他們沒有一個人願意當這個出頭的櫞子,去為大明盡這個忠。畢竟易飛可是連聖旨都敢無視的主,而且朝廷還為之遮掩,這樣的人物,若是還敢以文官自居,自抬身價不出城相迎,那若是易飛尋這個藉口將他們給殺了,估計也不會有人會為他們出頭。他們對於武將的橫是建立在武將無法反抗的情況之下,如今易飛強勢無比,這些文官也是再也沒了任何平時的驕傲。
不過,這些文人向自己臉上貼金之事也是極為了得,這些文官很快便找到一個極好的理由。他們這次迎接的不僅僅是山西鎮總兵,而且還是朝廷的寧武候,這可是超品的存在。自己等雖然身為文官,但是出於對大明的忠誠,出城相迎勳爵那就是極為自然之事了。
若說這群人心情最為複雜的,那便是張維世了,這個原本歷史上因崇禎七年丟城失地而被罷官去職的山西鎮後備。如今命運已經完全大變,不僅官運亨通,而且極為通達。但是身居高位,張維世卻是沒有多少得意,對大明有著忠誠的他,對於自己一手扶持而起的易飛到了如今這一步,也是心情複雜。
他們沒等多長時間,滾滾的大軍便從天邊不斷的接近著。如雲一般的火紅的旗幟也是映滿天地,數萬騎兵奔騰而來的情景,也是深深的震憾了這些文官,許多頭一次經歷這種陣勢的文官都是嚇的軟倒於地。
雖然之前也是見過清軍如此聲勢,但是從城頭上看與在城下看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萬騎奔騰而來的壓迫感也是讓人直覺透不過氣來,還好,萬多騎距離他們還有數里便緩緩停了下來,也是讓他們長出了一口氣,軟倒於地的文官們也是顧不得上體面,清理了一下身上的汙垢,相依於一塊,躬身立於道邊,等待著易飛的到來。
數百騎奔騰而來,到達近前便緩緩收住馬韁,兩隊人馬左右一分,十數騎自後徐徐而前。數面高大的依仗也是立於人前,‘山西鎮總兵易’‘大明寧武候’等耀人眼目,眾人看的明白,正是他們所熟知的易飛。
“得知候爺大勝歸來,下官特率寧武城文武迎接王師凱旋歸來!”張維世心情複雜,特別是之前易飛還得恭恭敬敬的向自己請安問事,只是短短一年而已,就已經完全人事已非了。
“下官等恭賀候爺凱旋歸來,揚我大明國威於域外!”眾人齊聲行禮唱諾道。
“罷了,各位有心了!入城!”易飛根本沒有下馬,輕輕夾了一下馬腹,戰馬便緩緩的領先向城內行去。
雖然對這裡大部分人,易飛都沒有任何好感,但是卻不代表易飛會對他們有什麼難堪的舉動。今日易飛只是眼光掃過,便是明白這些文官們都已經服軟了,既然如此,也沒必要再折辱於人。
緩緩的跟隨在一眾文官之後,易飛又一次隱入護衛之中。鎮城不比鎮西衛,在鎮西衛中,就算易飛不帶任何護衛,也是不會出現危險。但是在這鎮城中,天知道有多少人恨不得立即斬易飛於馬下,雖然他還談不上懼怕。但是畢竟也沒有必要跟這些可能存在的刺客玩心跳,自己已經早已經過去了那需要玩命的時候了,如今能夠安全的活下去,就是最大的勝利。
雖然以張維世為代表的文官們也是極力邀請自己參加慶功宴,儘管易飛心知肚明是這些文官想要改善雙方的關係,但是易飛依舊婉拒了。對這些文官不接近,不排斥是易飛早已經定下的策略。而且對易飛來說,與部下歡慶才是頭等大事,在這亂世中,有兵才是草頭王,雖然草頭王不好聽。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先能做個草頭王,才有做一個真正的王的資本。
當晚的慶功宴,易飛並沒有在城中度過,而是進入城外軍營之中,真正與自己的老兄弟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習日,入城的鎮西軍將士也是讓寧武城明白什麼叫做財大氣粗。按照慣例,大軍出征歸來之後,參戰大軍便會歸家省親一段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