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的答案。但是剛剛抓到一個鎮西軍夜不收後,阿濟格卻是突然之間有些明白了,不錯,就是從那夜不收那桀驁不訓的眼神中,他也是讀出了不屈和深入到骨子裡的恨意!
這並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畢竟大清禍害大明,基本上也是在京畿和河北、山東這些富饒的地方,對於山西這個窮旮旯角,尤其是財富還大多掌握在自己的眼線手中,清軍都是沒有多大的興趣。按理說,這個地方的人不該對大清如此仇視!也許只有從上而下的不斷潛移默化,才能形成這種濃厚的敵視大清的思維吧!
再一連想到易飛的甘願蟄伏不出,一個荒唐的念頭也是進入阿濟格的腦海中,難道說易飛是在等待大清的進攻?或者說,他始終是將大清放於頭號大敵的位置?阿濟格也是一陣的憤怒,若說仇恨,易飛連續不斷的故意找上大清打架,打死打傷了大清無數的小弟。自崇禎七年開始,死在易飛手中的大清好兒郎至少也有一兩萬了吧,其他的包衣,蒙古盟友就不算在內了,真要計算起來,阿濟格都有些眼暈。
要知道大清成年男丁一共才多少人?最多不會超過十萬,其中合格戰兵更是最多一半多點,可以說近乎三分之一的披甲成丁都是死在易飛手中,而他卻還是如此仇視大清,難道說只有將大清完全夷滅,他才會甘心?可是這麼大的仇恨是從哪裡來的?又為什麼會讓易飛如此迫不及待,甚至窮兵黷武?
大清也是曾經仔細蒐集過易飛的情報,雖然收穫極小,甚至只是收集到易飛崇禎六年左右的情況。但是收集而來的情報也是條條可以證明,易飛是隨著一夥叫做‘開山斧’的流寇進入山西,而且之前似乎他也是從來沒有到達過遼東,一直都是活動在陝西和山西之間。而大清似乎從來未曾踏入過陝西境內,而且山西來的次數也是少的可憐,而且大多也只是落過而已,根本沒有與易飛結怨的可能啊!
要說恨意,似乎易飛去恨擄掠他的流寇才是,但是易飛似乎從來沒有注意到過流寇。遍觀他的崛起史,似乎與流寇作戰的次數少的可憐,尤其是與李自成一戰,滿清上下都覺得,他是故意放李自成一馬。否則以他當時收穫之多、軍力戰力都是遠超於李自成,李自成豈能保住千餘人馬而逃?“王爺,前方十數里出現漢人斥候,數量正在不斷的增加著。”一個斥候快馬而至,也是打斷了阿濟格的思路。阿濟格心中一凜,頓時將這些猜測扔在一邊,下令全軍戒備,放慢速度蓄養馬力。因為鎮西軍的斥候不斷增加,那就只有一個可能,鎮西軍大軍就快要到達了。
第440章不堪一擊
隨著雙方斥候的不斷突進,雙方的虛實也是開始快速的向著雙方統帥處彙報而來。
“建奴距此還有二十里不到!”
“明軍全軍一萬五千餘,全是騎兵,前鋒距離大軍已經不到十五里!”
“一萬五千人!?”阿濟格倒吸了一口冷氣,當然不是害怕,而是因為驚訝於明軍騎兵的發展速度之快。兩年前還只有三四千騎的鎮西軍,竟然在兩年內便翻上數翻,而且這還不知道是不是對方全部的騎兵。
同時阿濟格更加的為正黃旗近二萬騎擔憂,明軍竟然敢如此大規模的攔截自己,那正黃旗的命運自然可想而知!一想到近兩萬人一戰而沒,就算以阿濟格的鎮定,也是感覺到陣陣眩暈,要知道正黃旗此次可是佔了滿清鐵騎的近一半,他們若是全軍覆沒了,那大清就算擊敗了鎮西軍,那也只剩下苟延殘喘的命運了。而且失去了強力的壓制,蒙古人還能如此聽話嗎?
畢竟就算這次擊敗鎮西軍,滿清嫡系軍隊人數恐怕也是會縮減到一個可怕的數字。也許控制遼東沒什麼問題,但是靠著剩餘的可能不到二萬兵馬,再想壓服數十萬人的蒙古,就算如今蒙古處於四分五裂之中,恐怕也是根本不現實的事情。
一戰敗,自然滿清灰飛煙滅,就算勝,恐怕大清也是會走向明日黃花的命運。有那麼一瞬間,阿濟格直欲立即拍馬而走,遠遠的逃回遼東,再也不出來。但是他明白這隻會是奢望,別說立即逃走,若是他這會兒稍稍示弱,恐怕已經不夠穩定的軍心就會立即崩潰,然後讓人追在屁股後面砍殺的命運了。
“全軍止步,列陣!”
阿濟格並不是一個猶豫之人,立即下達了集結的命令,既然已經不可避免對陣一戰,那總要打上一場才行。
但是他也是留了個心眼,命令蒙古騎兵在前,他則率領鑲藍旗留後監軍。畢竟這一戰過後,無論輸贏,蒙古人脫離大清自立的命運已經無法改變,那還不如先消耗消耗下他們的實力,免得大清虛弱時候,他們會群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