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2 / 4)

小說:李鴻章家族 作者:笑傲網路

山;一百零四歲了;依舊精神矍鑠;住在臺灣一處佛界勝地;聚徒講學;老了樣子仍很端莊。

李國光到了香港;在姐姐和親戚們的幫助下;開始是打工;後來有了積累後就自己辦船運;成立了國光船運公司;專門將印尼等地的木材運到香港來加工;或做成高檔傢俱。他還連續出任了好幾屆香港木材航運工會主席;在當地有相當聲望。 1997年香港迴歸之前;在一次慶典活動中;港督不知為什麼;非要找一個李鴻章家族的後代參加慶典不可。於是港督府從電腦儲存的資訊中一下子“捕捉”到了他;李國光就成了李家正式被邀步入港督府的第二人。第一人是李鴻章;是那年他赴廣州接任兩廣總督時;路過香港時的事。 現在李國光手頭仍保留著五十多年前在上海的那張遣散證明書;下面清楚地鈐著一方紅印;印文是軍管會代表的名字:張春橋。

第35節 李國森與他的青銅器

李氏家族的人百餘年來做官又經商;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雖說在文化教育上沒成什麼太大的氣候;但在收藏界;他們卻是一支不可小視的隊伍;堪與當年的兩江總督周馥家族、工部尚書潘祖蔭家族以及山東黃縣的丁氏家族媲美。 據說李鴻章原在肥東的故居中(李家樓);有一個全部用紅木雕成的藏書樓;樓中儲書萬卷;後來歷經戰亂;連李家樓都不存了;書何以堪? 李鴻章的長子李經方也是個愛書的人;他長於外交;又以藏書與收藏青銅器知名。

他在20年代與劉晦之合作;售予瑞典太子青銅器之事;前文已敘及;正說明了他的收藏品位。他的藏書;亦時常被版本目錄學界提起。 李鴻章的侄孫、李經羲的兒子李國松;也是南北知名的大學問家和大收藏家。他的書房鑰匙;就串在隨身攜帶的鑰匙串上;誰也拿不走。朋友來借書;樣樣都要登記。若是借去一套十冊的;歸還時只剩八冊;那麼他連那八冊也不要了;乾脆送你了;他再去找舊書店老闆另覓全套的。他的收藏遍及青銅、甲骨、瓷器、古錢、字畫各類;印行過收藏目錄。可惜在抗戰中南北搬遷;損失不少。

他一生又深居簡出;不僅不做汪偽的官;連民國的官也不屑一顧;但要維持一個大家庭的開支;最後只得殃及藏品;逐漸將之出以易米。 現在可以藉以一窺他們的藏品之盛的;只有李鴻章的小兒子李經邁的藏書;以及李鴻章的一個侄孫、他的五弟李鳳章的孫子李蔭軒(國森)收藏的青銅器。 李經邁的藏書處叫“望雲堂”。其珍貴版本在其晚年經漢文淵書肆老闆轉手易人;其餘於1940年由其子李國超整理後;捐獻給震旦大學;計一萬八千冊;分為政書、兵書、地方誌、科技圖書和名人年譜;其中惟於文藝類書一無所有。年譜中包括胡林翼、左宗棠等人的;抄本如《柔遠全書》;系歷代中原地區與西域諸國的外交檔案。書至震旦大學後;校方極其重視;特闢“李氏文庫”專室;並以特製的雕鏤精美的西式書櫥貯之。該館館長還在《震旦學報》上撰文作了介紹。解放後;震旦大學圖書館藏書隨院系調整歸入復旦大學和華東師大;“李氏文庫”歸復旦大學;藏書按類別分散入庫了。 李家值得大書特書的收藏家是李國森(蔭軒)先生。

李蔭軒1911年生於上海;受家族的傳統文化氣息的影響;從十幾歲就開始玩歷代錢幣;自從收得鄧秋枚的藏品後更加一發而不可收;立志把它當做一項事業來做。幾十年下來;他不僅大量網羅中國古幣;連歐洲、美洲的古幣和金銀幣也兼收幷蓄;繼而又發展到收集歷代中外徽章;總共達到三萬枚之多。其中中國古幣珍品有“大宋通寶當拾”、“臨安府行貳佰文、叄佰文、伍佰文”等。為了收藏李鴻章出使時德國為之鑄造的兩枚紀念銀幣;他不知往馬定祥的“祥和泉幣社”跑了多少次。他的那些古希臘、古羅馬的錢幣;其價值現在幾乎無法計算。他的錢幣收藏室名為“選青草堂”。 李蔭軒從1920年開始“玩兒”青銅器;數十年間總共收得二百餘件;不少是從蘇州潘氏攀古樓中散落出來的藏品;有的還是從未有過著錄的“生坑”。其中頗具歷史價值的有數十件;如小臣單觶、紀侯簋、魯侯尊、厚越方鼎等。從器內的銘文考證來看;有的是記載了一場戰爭;有的是彌補了一段史實;有的是在宋代皇家文獻就已著錄了的流傳有緒之物;均為青銅器的珍品。李蔭軒寫下的數十篇考證文章;上海博物館的馬承源館長都看過;認為“那確實是下大功夫的”。

這些藏品在抗戰中;他曾花了大價錢存入銀行的保險庫;直到“文革”之前均儲存完好。而到“文革”抄家風颳起時;他所居住的那條街道和小院成了重災區;他的藏品也保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