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將大王所轄之地分為四級地方管理體制,第一級當然是東院大王府,這是中樞、大腦,所有重大決策和政令都由這裡發出,第二級為郡,主官為郡守,據屬下所知,羅馬帝國實行的是郡縣合一,主官為執政官,屬下認為這種劃分不合理,我們不能照搬羅馬帝國的,我們可以將郡和縣分開,郡的主官為郡守,再另外設立一個副手協助郡守治理,另外還設立若干官員輔助,但為了防止郡守專權、權力太大的問題以至於無人能制的現象發生,還必須制定一定的規制防止這種現象發生。
在郡的下面又分為若干縣,一個郡可大可小,大的可以有十幾個縣,小的郡有三五個郡都是可以的,縣的主官稱之為縣長,如同郡的官制一樣,也有一個副手協助縣長治理地方,再分派若干官吏輔助。
在縣的下面又分為若干個鎮,鎮的官署官員數量可以相對少一些,體制結構也可以簡單一些,畢竟一個鎮的地方太小,民眾也很少。
屬下檢視過大王所轄之地的全部地圖地形情況,認為可以將大王所轄之地分為十七個郡,一共大約一百四十五個縣,如果按照這個情況劃分,大王所屬的官員中能夠勝任縣長級別的官員剛好差不多夠數。”
鍾暉的這番話說完後立即在眾官員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特別是一些對政治比較內行的人,許多官員都覺得鍾暉的建議非常好,不僅提出了具體的官制體制,而且還提出了行政區域劃分,官員們議論紛紛,不少人都點頭不已。
秦東見官員們都議論起來,便出聲道:“好,佩特烏斯、費爾頓、鍾暉等大人都提出了建議,我見諸位對鍾暉大人的建議都比較滿意,不過佩特烏斯和費爾頓大人的建議也不容忽視,這樣吧,既然三位大人提出建議,那麼就由三位大人一起共同制定一個官制,如果遇到問題就互相協商解決,形成一致的意見之後再寫一個奏疏上來!”
三人同時行禮答應:“是,尊大王令!”
這次會議開了三天,經過多方協商,第三天終於形成一致意見,具體的官制改革意見遞交給秦東,秦東看了之後修改了幾處地方,便形成了最終的決議頒佈執行,由於大部分官員都來了,轄區內如果長時間沒有官員坐鎮就會亂套,因此這些官員呆在賽迪卡的時間不能太長,時間太長了地方上容易出現問題,所以秦東也必須儘快決定下來好讓那些官員回各自的崗位。
最終形成的官制如下:第一,實行地方軍政分離制度,這是為了防止地方權力過大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軍隊的所有戰備物資和軍餉由東院大王府新成立的軍事廳負責,軍隊不得過問地方事務,地方官吏也不能指揮當地駐軍,一地之軍政官員不得暗地裡私下往來。
第二,轄區內分成四級地方行政級別,最高行政機構為東院大王府,直屬下轄機構七個廳,分別是財稅廳、農田水利建設廳、官吏人事廳、典章禮儀外交廳、軍事廳、刑事治安廳、工業作坊商貿廳。
第二級行政機構為郡,最高行政官員為郡守,設兩個副郡守輔助,其中一個主管刑事治安,另一個主管郡城城防,整個東院大王府轄下的所有地盤劃分為十五個郡和兩個市,市和郡同級,市級城市直屬東院大王府管轄。郡的行政機構轄下七個機構,分別為財稅局、農田水利建設局、官吏人事局、典章禮儀局、兵役徵召局、刑事治安局、工業作坊商貿局。
第三級行政機構為縣,最高行政官員為縣長,設兩個副縣長輔助,每個郡下轄若干個縣,有的大郡可能有十幾個縣,也有的郡只有幾個縣。
第四級行政機構為鎮,鎮長為東院大王府任命的最低的行政官員,現階段秦東還不能將官員任免權下放太多,因為地盤就那麼大,如果官員任免權力下放太多的話,他自己能夠任免的官員就少得可憐了,而最下面的村長則由每個村的村民們自行選舉。
官員如何產生呢?如何晉升呢?除了改革官制之後的第一批官員之外,以後官員的提拔和晉升都必須要經過官吏人事廳的考察,另外平民百姓可以透過考試進入官場,這些參加考試的人必須要是有文化、識字、有思想,並且對時事有自己見解的人。
這個官職改革具體的方案最終形成決定之後,秦東立即頒佈下去,而官員們則拿著新的官制改革方案回到自己原來的崗位,至於各人新的具體官職得等一段時間才能公佈出來,畢竟秦東需要考慮各個職位的任免人選問題,等新的官職出來之後,各人再來賽迪卡領取自己的官印和官憑到新的崗位上任。(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四章 推出考成法
統一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