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繁瑣的,大單于以下所有官員都要到場,包括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將等一干人等都要從各自的領地趕過來參加,而且還要有薩滿巫師向崑崙神祈福祈求保佑新任大單于、保佑在新單于的帶領下匈奴人能夠過上好日子。
現在輪到秦東了,他的登基大典儀式也不能馬虎。儘管整個過程繁瑣複雜無比,但是秦東本身就是要求用典章禮儀來約束部下那些桀驁不馴之徒,以免那些人沒有管束而鬧出事來。有了禮儀,人們才知道廉恥,匈奴人不是沒有禮儀,只不過他們的禮儀非常原始,而且充滿了野蠻性,因此匈奴人之間經常發生部落之間的廝殺,部下反叛造反反對大單于的統治。而現在秦東廢除了諸如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等一系列原有的匈奴帝國官職,將權利收歸中央朝廷,防止地方勢力坐大不服從朝廷的指令。
前些天秦東已經正式任命了三院六部九卿等主要官員及其下屬副職等諸多官員。在這些天時間裡,三院六部九卿等相繼將各院、部、寺等機構的架子搭起來了,各部門的辦事機構都有現成的,還是用以前的衙門。只不過改了個名字。官署的官職和人員進行了大幅度改變。
如果是正常的繼位或登基,大典會在老皇帝死後一個月之內擇吉日舉行,而從前的匈奴帝國是老單于死的當天,新單于就繼位,被眾大臣尊為大單于,登基大典也於當天或者第二天就舉行。
中國的漢代一般要等一個月左右,唐宋兩代往往是先帝死後第二天就舉行登基儀式,明清兩代往往是半個月左右(康熙比較特殊。順治死後第三天就舉行即位儀式)。漢代和明、清兩代是先繼位再舉行登基大典,而南北朝和唐、宋時期是繼位和登基大典同時舉行。
在古代。多數情況下老皇帝死時下一代皇帝和大臣們都會在身邊,老皇帝一斷氣,大臣們會立即參拜新皇帝,這個其實就已經算是即位了;先帝死後,新帝登基大典之前這段時間,新皇帝(儘管他還沒舉行登基大典)仍會被大臣們稱為皇上。等舉行完登基大典後,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帝了。
15日上午,在宗正寺、吏部、光祿寺、太常寺、鴻臚寺等諸多官員的主持下,秦東帶著瑪莎等幾個女人和孩子先是前往剛剛建造好的太廟拜祭了祖宗先人,這一套禮儀下來,就過去了兩個多小時,孩子們還小由侍女抱著,有吃有喝的,沒有哭鬧,而跟著秦東一起參加祭拜儀式的瑪莎等幾個女人則累得半死,各種各樣的樂器吹吹打打鬧了大半天才總算結束祭拜宗廟儀式。
在結束宗廟的祭拜儀式之後又要前往祭天台去祭祀天地,祈求帝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套禮儀更加繁瑣,秦東身穿大裘,內著袞服,袞服上飾有日月星辰及山、天狼等紋飾圖案,頭戴前後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間插大圭,手持鎮圭,面向西方立於圜丘東南側。秦東的袞服上紋飾圖案不是龍,而是天狼,這個沿用了匈奴人的狼圖騰,狼是一種很兇猛、團結的動物,秦東就是取這個意思才讓人在袞服上裝有天狼的圖案。
這時鼓樂齊鳴,報知天帝降臨享祭。接著秦東牽著獻給天帝的牲畜分別系在三根柱子上,牲畜分別為牛羊豬三牲,一個禮部官員端著裡面放著一柄雪亮鋒利厚重的斬馬刀的木盤過來,秦東伸手從木盤裡拿出斬馬刀走到那頭豬旁邊,在它還在嗷嗷直叫的時候雙手持刀從豬的脖子處刺入,隨後立即抽出,那頭豬的脖子傷口處頓時有無數殷虹的豬血從脖子處噴出來,有官員立即端來木盆接噴出來的新鮮牲畜血液,秦東卻沒管這些了,他又走到牛羊旁邊,分別將那頭牛和羊一一宰殺,隨後有士兵過來將被宰殺的三牲隨同玉璧、玉圭、繒帛等祭品被放在柴垛上,這個宰殺牲畜的活兒必須得是皇帝親自完成,其他人均不能代勞,如果沒有一點英武之氣,沒有一點狠心、身體虛弱的皇帝根本完不成這個祭天儀式。
又有一名太常寺官員送過來一支點燃的火把,秦東接過之後伸到柴垛下面,柴垛很快燒了起來。煙火高高地升騰於天,使天帝嗅到氣味,這就是燔燎,隨後在樂聲中迎接“屍”登上祭壇,屍由活人扮飾,作為天帝化身,代表天帝接受祭享。屍就坐,面前陳放著玉璧、鼎、簋等各種盛放祭品的禮器。這時先向屍獻牲畜的鮮血,再依次進獻幾種不同質量的酒,前兩次獻酒後要進獻全牲、肉汁、加鹽的菜汁,第四次獻酒後,進獻黍稷飲食。薦獻後,屍用三種酒答謝祭獻者飲畢,秦東與舞隊同舞。最後,秦東還要分享祭祀所用的酒醴,由屍賜福於秦東等。秦東還將祭祀用的牲肉贈給宗室和臣下,直到這次,整個祭天過程才算完畢。
回到皇宮之後,禮部、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