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三月份,到四月上旬你再從朕這裡拿一百萬金元,再到五月上旬你再從朕這裡拿一百一十萬金元,工程一刻也不能停下來,一定要六月灌溉之前修建完畢!”
瓦倫迪聞言大喜,連忙道:“陛下英明,想到這麼一個分期撥款的辦法,既可以馬上開工,又可以解決暫時拿不出那多錢的困難,只要能及時分期撥款,款項能及時撥付下來,工程就不會停下來!”
其他大臣們見瓦倫迪拍馬屁,當然也不放過這拍馬屁的機會,一齊高呼皇帝英明神武,秦東此時感覺到做皇帝還真是爽,坐在高高的寶座上,看著下面文武大臣們頂禮膜拜,全天下都匍匐在腳下。
接下來眾大臣先後彙報了自己的部門的事情,有問題的就解決,暫時決定不下來的就暫且擱置留待以後再解決。
待大臣們都彙報完畢之後,大臣們以為秦東要宣佈退朝了,可沒想到秦東又道:“如果諸位臣工沒有其他事情,我們就說說另外一件關乎諸位臣工的大事!”(未完待續。。)
第三百九十二章 頒佈官位品級制
眾大臣和武將們對秦東所說與他們有利益關係的事情很感興趣,一個個都伸長脖子、豎起了耳朵聽著,只見秦東說道:“前些天朕召集武將們商議,在軍方推出了軍銜制度,想必諸位也是知道的,現在朕又給官員們推出官位品級制!”
所謂官位品級制實際上就是九品官人法的延伸,九品官人法最早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指把人物分成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北魏時,每品各分正、從,第四品起,正、從又分上、下階,共三十等。唐、宋時文職同北魏,武職三品起分上、下階。隋、元、明、清時文武均同,留正、從品;無上、下階,共十八等。
在曹魏時期,曹丕為了拉攏士族而採用陳群的建議,採用了九品中正制選官,於是九品中正製成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但當時察舉尚未完全廢除。九品中正制就是在這種背景形勢下產生的。
九品中正制選官首先要設定中正,這個是九品中正制的關鍵,所謂中正,就是掌管對某一地區人物進行品評的負責人,也就是中正官。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設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數郡人物之品評,各郡則另設小中正官。
第二步就是要品第人物,這是中正官的主要職責。中正官負責品評和他同籍計程車人,包括本州和散居其他各郡計程車人。品評的主要內容有三點。一是家世,二是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輩的資歷仕宦情況和爵位高低等。這些材料被稱為簿世或簿閥,是中正官必須詳細掌握的。2、行狀:即個人品行才能的總評。相當於品德評語。魏晉時的總評一般都很簡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優能少”等。3、定品:即確定品級。定品原則上依據的是行狀,家世只作參考。
第三步就是要將品第結果上報司徒府批准。
九品中正制的目的是為朝廷選拔人才,與之前的察覺制和後來的科舉制的目的相同,而並非是對所有現有官員進行評定品級,所以秦東所說的官位品級制是與九品中正制不同的。
眾大臣聽了這個官位品級制一時間不明白這個名詞到底是什麼意思,也沒有人出聲。就等著秦東繼續往下說。果然,秦東又繼續說道:“前些天我們進行了朝廷政治體系改革,將朝廷各機構、部門進行了重組。諸位以及今天沒有來的官員們都有了新的官位和官職名稱,不過這些都只是職位,職位有高低,但沒有貴賤。而朕新推出的官位品級制就是要對官員進行貴賤區分。官位品級越高越尊貴,品級越低越低賤,這樣做只是手段,朕的目的就是想讓官員們明白,品級越高的人越是尊貴,但他所擔負的責任則更重大,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變相的激勵機制,激勵的物件是官員們。鼓勵官員們做大官、做好官,努力往上爬。為了防止某些官員為了往上爬而不擇手段地不顧國家利益、不顧大局,新成立的都察院就是這些官員的剋星,所以諸位要謹記,朕是鼓勵官員們往上爬的,朕就曾經對軍隊計程車兵們說過,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今天對你們也說一句:不想當首輔的官員不是好官員!不過要憑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耍小聰明,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在治理政務上才是正途,諸位臣工都明白了嗎?”
大臣和將軍們都一齊行禮高聲道:“臣等明白,定不辜負陛下厚望!”
“好!”秦東說著向站在身後的太監揮了揮手道:“向諸位大臣、將軍們講解一下何為官位品級制!”
“遵旨!”那太監彎腰答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