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3 / 4)

小說:馬未都說收藏 作者:辛苦

溝通能力特別差。你要想仿一個瓷器,必須得找一個原型擱這兒看著仿。今天不需要,有畫冊,有電腦,甚至有錄影,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可當時窯工沒有這個條件,都是憑腦子記,見過一個差不多的,就畫上了。所以,當時的資訊溝通不夠快捷,不夠準確。我們常說:眼高手低。眼高,不一定手高;但眼低,手一定低。今天資訊業的發達,導致仿品非常接近歷史的本來面目,這是過去的仿品一律做不到的。今天可以將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瓷器都仿出來,能仿得非常像,就是因為資訊業的發達。

【珠山八友】

清代的最後一朝…宣統,僅三年。相聲裡說:〃宣統,就是懸著,一捅就掉下來了。〃國家的動盪,使景德鎮的官窯基本陷於停滯,品種很少,都是常用的賞瓶、碗、盤一類。但值得注意的是,民國以後,景德鎮擺脫了官方的束縛,擺脫了清代二百多年的慣性,出現了一批民間陶瓷藝術家,有的還受過西方教育。他們在景德鎮發揮自己的個性,製造了晚清到民國這個時期最漂亮的一種青花瓷器。其代表人物就是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主要是創作瓷板畫,以瓷板為紙,在上面作畫。民國時期非常流行把瓷板掛在牆上作為裝飾,跟掛畫一樣。珠山八友裡的大部分人都是畫彩瓷的,王步則是青花的領軍人物。他的青花畫得非常生動,跟以前的青花完全不一樣,明顯是受了西畫的影響。珠山八友在工藝上沒有什麼改進,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發揮了自己的特長,每個人都表達自己真實的意願,而不去按照一個模式畫。珠山八友可不是八個人,是以王步、鄧碧珊等畫家為首的一批人,跟揚州八怪一樣。揚州八怪也不是八個人,有十幾個人呢。過去珠山八友的瓷器不受重視,但近些年也開始被關注了,價位也有所攀升。

青花,在《陶瓷篇》中佔了很大比重。青花的發展脈絡,實際上就是景德鎮的發展脈絡。七百年來,青花依然可以稱之為瓷器的霸主,其地位無法撼動,對我們今天,乃至對以後的中國,都會有深遠影響。

一般說來,青花在歷史上有三次高峰,分別在元朝、明永宣、清康熙。在這三次高峰中,青花瓷器所表現的形式和內容各有千秋。從某種意義上講,青花瓷器就代表了中國瓷器。大部分西方人都是透過青花來了解中國瓷器,乃至瞭解中國文化的。

青花,是一個非常具有文學色彩的名字,非常有詩意,也非常浪漫。它的科學名字應該叫〃釉下藍〃,或者叫〃釉裡藍〃。與之相對的,就是〃釉裡紅〃。

16 旭日初昇 漸入佳境

--釉裡紅

【釉裡紅的燒造】

很長時間,我們對釉裡紅瓷器都有誤解,主要是從它燒造起,它一直是斷斷續續的。它跟其他的瓷器有點不一樣。釉裡紅跟青花創燒的時間和工藝都差不多,但青花從元代一直到今天700多年沒有間斷。釉裡紅燒造當中,它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有很多時期它是不燒造的。所以我們對釉裡紅的瞭解就不夠深。

釉裡紅創燒於元代。它與青花幾乎是同一個時期。我們仔細去研究它的時候,它可能略早一點。它的廢品率大大地要高於青花,這就是為什麼它少的原因。

釉裡紅,它在元代的時候不能說它完全成熟,所以在歷代的出土當中,釉裡紅的數量是比較少的。比如,我們建國以後,比較重要的一次出土就是元代的高安的出土裡,釉裡紅只有幾件。建國以來,釉裡紅的出土就是元代的釉裡紅的出土都是非常少的。

【氧化與還原】

首先解釋一下釉裡紅的成因,瓷器燒造時需要一種環境,專業術語叫〃氣氛〃。瓷器是在某一種氣氛中燒成的。氣氛一般來說就是兩種。一種是〃氧化〃,一種就是〃還原〃。簡單地說,爐子開著火門,讓它有充分的氧氣進去,這就叫〃氧化〃。〃還原〃就是悶著火,過去北方話就叫〃把火封了〃,就是這麼一個感覺。

〃釉裡紅〃是在還原氣氛中燒成的,簡單地說,它是悶著火燒成的。它是以銅為呈色劑,那麼氣溫稍微高上點兒,它就會失敗,立刻就失敗。如果溫度低了一點兒,它也失敗。溫度如果一低,顏色就變成黑的,非常不好看;如果溫度一高,它就燒飛了,顏色就沒了。這個溫度之間允許的差額是多大呢?大約只有10度。我們聽著10度的溫度好像不是很小,但是放在1300度的高溫裡10度連1%都沒有。我們今天很容易控制這個溫度,有溫度計,你看著爐外的溫度計就知道爐膛內的溫度,當時是沒有溫度計的。所有的窯工都是憑眼睛去看這個火,來判斷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