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1 / 5)

小說:澳洲史 作者:花旗

的。4 月3 日,澳新軍隊乘火車到達亞歷山大港,然後改乘船奔向達達尼爾

海峽,參加了加里玻利登陸戰,一直打到1916 年1 月9 日澳新軍奉命撤退,

乘護航艦隊的船隻返回埃及。

英國軍事當局原擬把澳大利亞遠征軍分散到英軍各部去作戰,遭到澳軍

總司令布里奇斯將軍的堅決反對,因而澳軍保持了一個整體。不幸他在達達

尼爾海峽戰役中陣亡,其職務由澳大利亞將軍伯德伍德繼任。伯德伍德擔任

澳大利亞遠征軍司令達三年之久,後受命擔任英軍第五軍軍長。在指揮澳軍

方面,懷特將軍立有汗馬功勞,對澳軍的改組、作戰計劃的制定、指揮加里

玻利登陸戰以及後來勝利撤退都做出了重要貢獻。澳新軍在達達尼海峽戰役

中,統一由英國名將漢米爾頓指揮。

在近東戰爭中,澳軍英勇頑強作戰,可與英法軍相媲美,因而犧牲頗大,

澳軍傷亡達2。66 萬人,新軍也傷亡7500 人。澳新遠征軍為帝國做出如此巨

大的犧牲,但同時也鍛鍊培育出一支具有英勇善戰傳統的強勁國防軍。不僅

大大地提高了澳新軍隊的聲譽和地位,而且還提高了澳新兩國的聲譽和地

位。因此,加里玻利登陸日“4 月25 日”就成了澳新軍團的紀念日。到這一

天,澳新人民都要舉行紀念性活動,甚至連英國人也都要在這一天舉行紀念

活動,因而“4 月25 日”就成了澳新兩個民族的崇高的象徵,稱之為“安薩

剋日”①。

① 安薩克,系英文ANZUK 之音譯,即澳新軍團之意。

達達尼爾海峽戰役的慘敗,引起了英國國內和國際局勢的劇烈的震動,

首先導致了英國海軍參謀長費希爾海軍上將、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的辭

職,因為他們,尤其是丘吉爾是這次戰役的狂熱的鼓吹者。在國際上導致了

保加利亞決心加入同盟國(1916 年10 月14 日),同時在義大利引起了支援

中立觀點的人的活躍。

英法聯軍在達達尼爾海峽戰役中損失慘重,僅兵力,兩國損失16。4 萬

人,此外還損失多艘艦船。土軍損失亦十分慘重,兵力損失為18。6 萬人,許

多軍事設施被摧毀。英法聯軍指揮部決定於1916 年1 月9 日撤軍。

倫敦總參謀部決定把澳新軍團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主要是騎兵留在埃

及和亞洲,以打擊土軍,保衛蘇伊士運河;另一部分,主要是陸軍,調往歐

洲西部戰場,即調往法國,配合英法聯軍作戰。實際上,達達尼爾海峽戰役

是澳新軍隊在後來歐亞戰場大顯身手的一個前奏曲。

留下的騎兵先於1916 年在肖伏爾將軍統帥下參加了敘利亞——巴勒斯

坦戰役,後來於1917 年又在艾倫比將軍的指揮下參加了加沙戰役。

達達尼爾海峽戰役結束後,德國最高統帥部決策人法金漢說服了土耳其

統帥部首腦恩維爾,要他在1916 年對埃及發動一次進攻,目的有二:一是把

更多的英軍牽制在那裡;二是藉機破壞蘇伊土運河運輸線,在經濟上打擊英

國,切斷它同南亞和澳新的聯絡。土軍統帥部迅速組建了一支遠征軍,其中

包括土軍兩個師和一個德奧技術炮兵隊。英國為抗擊土德奧聯軍和確保蘇伊

士運河區的安全,在這裡佈署了三個步兵師、澳新騎兵師和一個英軍騎兵旅,

此外還有9 艘大型軍艦和6 艘驅逐艦。英澳新聯軍首先從運河區向東延伸15

—30 公里後採取了固守陣地的戰略。

土德奧聯軍由德軍中校克雷斯指揮向運河區方向進攻,到1916 年8 月初

便接近英澳新聯軍陣地。8 月4 日,克雷斯所部發起猛攻,遭到英澳新聯軍

的頑強抗擊,因而慘敗,損失兵力達13

之多,被迫撤退。英澳新聯軍當即

乘勝反攻,爭奪焦點是阿什城,但進展緩慢。1916 年12 月28 日,土軍在強

大的攻勢下被迫撤離該城,英澳新聯軍遂取得勝利,史稱“巴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