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什麼都做不了。這個國家不是他們的,這個民族也不是他們的,這個世界,也不是他們的,他們只是一些看客,無論嗓子喊啞了,眼睛哭瞎了,嘴巴乾裂了,心臟崩碎了。也不會有人施捨哪怕一眼。就是這樣,他們仍舊前赴後繼的衝鋒在前。
民國初年,正是大潮湧動思想變革的關鍵時期,對於以後一個世紀產生巨大影響的思潮正在成型,而陳曉奇最為關注的那些將中華文明往溝裡帶的人,和他們做的事。正是在這個時候,這些年,所以他必須要站出來應戰,否則就只能看著歷史重演。
被批評謾罵指責地另一部分人,便是從十年前開始大聲叫喚著要滅絕漢字的那幫所謂文化精英,他們幾乎清一色是留學歸來的,叫的最歡的不是日本留學生,便是有事沒事呆在日本的那些人,所以說。造成中華文明扭曲走岔道地責任,日本人沒有,這絕對說不過去。
而陳曉奇毫不客氣的將這些人稱為“鸚鵡”。卻是開了個好頭!自此之後,凡是站在非中國人立場上說話的人,都被冠之以此等代稱,算是開了一代風氣之先。
這些人可厲害!一個個的在後世那都是“家”字號的!陳曉奇對此頗為感冒,所以不出手則罷,一出手就是個狠得,而且將大的帽子準備好了扣下來,他們要辯駁,那就得費好大的力氣了。更加奇妙的是。剩下的其他論戰工作,自有此時壯大了不少地“國學堂”中人撰文呼應,原本之存在於那些所謂“文化人”中間的鬥爭,在陳曉奇這根棍子的攪合之下,立刻將原先毫不相關地讀書人都捲了進去。
文字,中醫,與中國文化、中華民族的存在密切相關,不可分割,這是一個首創的說法。也給節節敗退的國學陣營增添了新的炮彈,他們從這個角度,挖掘世界上各大民族的興衰滅亡的活生生例子,來反證那些人的說辭之荒謬,更以山東掃盲成果來批駁那些人所謂“中文難學”的論調。
這方面,不但章太炎這些老夫子挑頭髮言,便是孔卻老夫子那樣地怪人也忍不住出來湊熱鬧,他們這些學貫中西的人幹起這個來駕輕就熟,引經據典文辭犀利確鑿。卻是比陳曉奇這半吊子貨強大太多了。
這一下子。原本是中醫存廢的鬥爭,便成了事關中華民族存在興衰的大事情。這樣的大熱鬧湊上去就是狠得,滾滾席捲起來,頓成一時之風潮!
而真正這件事息息相關的中醫從業者們呢?他們受到了更大的鼓舞。山東方面明確放出風來,不管南京政府如何的決斷,山東將保留中醫師的地位,並且大力提高中醫師地待遇,用他們的代表、年輕的中醫師羅經天的話說,在山東,收入最高的就是他們中醫師和律師,任何一個拿到合格證上崗的中醫師的年收入都是過萬元的,這是什麼概念?那是比大學教授的薪水都高兩倍地!
山東人口眾多,此時有三千六百萬,而移民部門地估計,在未來五年內將輕鬆突破五千萬,這麼巨大的人口激增將導致醫療保障體系地壓力驟增,而全國各地受到打壓的中醫從業者,儘可以到山東來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更可以開館授徒傳承下去,根本不必擔心飯碗問題。
這樣的話,老一代的人不太會動心,因為他們在那裡都是德高望重,且寵辱不驚貧賤不移的,不太在乎。但是年輕一代的不這麼看,他們從小啟蒙讀書,十來歲便開始接觸新式學堂和知識,成長後更耳聞目睹世界的變化,物質追求對他們有很大的吸引力,作為中醫師,按照南京政府的那種規定,他們是沒什麼前途的,但是讓他們放棄自己所學重學西醫,從心理上就接受不了。
中醫師們的品德,首先就不怎麼排斥西醫,凡是優良傳統的都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從根本的治病救人原則出發,他們也不可能去排斥其他的醫學技術,這就是中西醫的根本不同。但是讓他們從此掛牌西醫,這個時代的年輕人還沒那麼快轉變。
但是山東給他們的這種淘金機會確實具有極大的誘惑力,數千萬的人口基數,令他們根本不必擔心自己的飯碗和收入問題,那麼這一仗對抗國府的鬥爭,勝敗就更加緊要了,不拿出點水平來,怎麼令人刮目相看?
盛大的抗議活動開始了!七天之內從全國各地奔湧過來的代表團體二百多個,上千人的規模,熙熙攘攘在“大上海”最大的多功能會議廳內召開了代表大會。
因為事先考慮到全國各地口音不一的問題,事先通知他們都寫了發言稿,如今各主要代表團就將稿子集中起來,然後由主持者用標準國語進行慢速宣講,這樣一來大家都可以聽得明白。此時所謂的國語,正是以陳曉奇發音為藍本的漢語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