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3 / 4)

小說:諸夏 作者:鼕鼕

麼的新鮮和奇特!這就是濟南城?

這就是濟南城。一個家家垂柳戶戶流泉的好地方。

“這裡就是濟南啊!”望著那後世根本不存在的高大城牆,望著那後世便成了臭水溝的護城河,望著那後世時不時就歇菜的泉水,望著那後世臭烘烘的大澡盆的大明湖,望著那後世被拆乾淨的古香古色狹窄不能旋踵的老街巷,望著那一家家一戶戶後世聞名但卻走了味的百年老店,陳曉奇由衷的發出這樣的感慨。

這座在老殘、老舍無比厚重卻又透著嬌媚的春光之城,這裡飽含著無窮的歷史滄桑,卻有不失新城的那種活潑敞亮,山水倒影,綠樹成蔭,少樓臺殿閣,卻多質樸典雅的民居,漫步其間,陳曉奇彷彿回到後世某一日,在大明湖中的亭子裡,聽著那位白髮耄耋的老翁手中執著一根馬尾擰成的弓弦,在一張寬厚的鋸條上拉出來那種悠遠渾樸的聲調。那一刻,他彷彿穿越了千年。

這是一個跟他後世的印象中截然不同的濟南城,這是一個真正的歷史文化古城,在這裡的每一個角落你都能找到那些飽含了無數故事的東西,不管是一塊石板,還是一角房簷,還是貼壁的石碑,還是斑駁的木欄,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妙境詩意是陳曉奇後世幾十年的生活中從未感受過的,一切都在“幾年大變樣”的宏大口號中拆的無影無蹤,連想找一個憑弔那段數千年曆史的地方都不可得。

陳曉奇不是所謂的文化人,但是他踏足在這裡的時候,仍然是能清晰的感受到這種此生都未有過的意境,這非是矯情,純粹是出於他一個前生後世兩廂互動下劇烈的反差給人的感覺,這是無法言明的,但卻揮之不去。

除了嘆氣,陳曉奇不知道該說什麼好。這種感覺無從言語,只是有那麼一絲絲傷感在心頭徘徊不已,就像茶館裡那悠揚的絲竹和婉約的唱詞般令人久久回味。

第二十五章 實在過獎【三江推薦】

ps:每鍺更一點!您看的舒坦一點!

來到這個時代,陳曉奇頭一次進入一個稱的上是歷史古城的地方,用那種在六哥陳壽亭的話說“純粹是吃飽了撐得放閒屁”的酸丁心態來感悟來形容,縱然陳曉奇不是個有詩才的人,卻也將六哥給噁心的渾身打哆嗦,一疊聲的勸他趕緊找個地方投投去,要不然能自己這飯都吃不下去了。轉載自

結果這剛剛發起來的思古幽情一下子就給沖淡的汙七八糟,活似一大片剛剛盛開的牡丹花突然被一群野牛踐踏了過去似的,那種糟糕的感覺別提多麼的彆扭了。對此,陪同的盧家駒實在是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對牛彈琴都不足以形容啊!

陳曉奇到了青島之後,聽取了王天雲和李俊峰的報告,然後再短暫的停留了幾天,拜會了一些當地的名流紳士之後,就起身趕赴濟南。而好不容易跟兄弟重逢的陳壽亭這時候趁著沒什麼活兒,乾脆給工人們放了大假,自己一路陪同著陳曉奇來到濟南,順道看看久也不見的苗先生。

坐著在陳曉奇看來無比破爛憋悶的火車叮叮咣咣的走了一整天,他們才從青島折騰到濟南,這一路的感覺,陳曉奇幾乎以為自己是從北京跑到了廣州那麼的累,這年頭的火車本來就慢,密封不好不說,裡面沒有空調,裝飾更談不上了,幸虧他們全部是上等車廂才有軟座,要不然就衝那些破木板和說不清的臭味怪味,打死他都不去湊熱鬧,大不了開著自己汽車一路顛簸到濟南就是了。

下了火車看了一眼後世同樣給拆的乾乾淨淨的、被譽為“遠東最著名火車站”的經典建築,這座見證了濟南百年滄桑歷史的物證。(濟南老火車站,也就是津浦鐵路濟南站,建於1911年,由德國著名建築師赫爾曼…菲舍爾設計,中國人建造。塔形鐘樓、圓形屋頂、拱形門窗、高大的臺階、花邊牆壁,像精巧別緻的“積木”,錯落有致、多姿多彩,又自然和諧、莊重大方,具有典型日耳曼風格,可與近代歐洲火車站媲美,成為昔日濟南的象徵。她屹立在這裡八十餘年,即使是唐山大地震也沒有對她造成什麼影響。而在1992年,這座被譽為“遠東地區最著名火車站”被實施拆除,當時數不清的濟南人趕去現場拍照留念,也有專家和有識之士呼籲保護,但她仍然沒有逃脫厄運。據說濟南火車站可以用幾百年都沒問題,而且還可以自然降溫,由於建築實在堅固,本計劃一月拆完的火車站竟拆了半年。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毫無特色的新火車站,中國最有特色的火車站就這樣永遠消失了!)

無暇嘆息這他從來都沒真正看上一眼的歷史見證,陳曉奇等人漫步穿過普利門、透過擁擠熙攘的估衣街進入西門,順著那條後世同樣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