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蔣介石比較鬧心地問題之一。一個麻煩。卻是出在南面。抗戰地意外提前告一段落。令很多人措手不及。這其中最為突出地一個。就是汪精衛。
汪精衛被蔣介石排擠下之後很不得意。以他地自負。絕不認為自己地水平會比蔣光頭差。若論革命地資格之老。追隨先總理孫中山之早。關係之親密。蔣介石跟他沒得比。若不是蔣某人辦理黃埔軍校卓有成就。繼而北伐成功功勳卓著。中央大權也斷不至於落在蔣某人手中。
而後蔣介石以軍權制霸政權。兩下捭闔掌控中樞。擁兵自重不受節制。這才讓汪精衛無能一展所長。憋屈多日不得憤。
1937年77事變。對中華民族來說不啻是一場覆滅之災難。然汪氏卻從中看到了希望!戰前透過日本友人地良言相勸和悉心分辨。令他明白中日實力差距有多麼地大。故而從8月開始。他便一心一意地準備促成和談。息止干戈。從而成為挽救國家民族之大業。
這一番“偉大”地情操和“悲憫”世人地情懷。在他和手下地追隨看來無是高大偉岸地。後世數十年後。更有無數人“幡然悔悟”。歷數汪某人此時是如何地“忍辱負重”。一旦與日本人義和成功。又是怎樣地好處多多。只不過。就如同汪某人自己所說。:“和呢?是會吃虧地。就老實承認吃虧。並且求於吃虧之後。有所抵償。”
換成老百姓地俗話。便是“好死不如賴活著”!“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只要跟日本人和談了。吃點虧是情理之中地。總比死掉很多人。打得一片廢墟山河破碎要強吧?大略日本人也不至於讓中國亡國滅種。不過是又一個“滿洲國”罷了!
這一番計較的苦心,可惜無人識得。德國大使陶德曼兩次促成和談,都沒有他汪兆銘插手的份,這叫他急的百抓撓心火燒火燎!他的良伴陳璧君果然不負當年是英雄重英雄的智慧頭腦,領導一眾幹才,諸如周佛海策劃高宗武、
等人早早與日本人商量妥當,只要日本在戰場上取得,則汪氏就可趁勢挺身而出與日本議和,如此一來,可成就無人能及之絕世功業!
那時候,正是日本撕破臉皮,集中全部力量從華北、上海傾力而出,試圖一舉摧垮中隊的前夜!在汪精衛和他的智囊們看來,這一遭日本人拿出看家的本事,蔣介石肯定是擋不住的,一旦兵臨南京城下,那麼他祭起手中法寶的好機會就要來了!
可惜天不從人願!關鍵時刻,陳曉奇也拿出來看家的手段,摧枯拉朽一般的在南北兩個戰場分獲大勝!不但日本人的野望沒有達成,且還踏踏實實的吃了個大虧,他的算盤打不響了!
若要放在別人,眼瞅著大勢已去,日本人捲土重來的機會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再來,只怕要偃旗息鼓的。汪精衛本人的性格,只怕也就這麼辦了。他優柔寡斷“無擔當、無果斷”的脾氣早為周圍人所熟知,否則怎麼會被蔣介石耍的亂轉?
但是,他身邊有貴人襄助啊!第一號智囊便是夫人陳璧君,第一號干將便是周佛海,有這二人在興風作浪推波助瀾,汪精衛想停下腳來歇歇都不成。
眼瞅著日本人退消停了,陳璧君和周佛海馬不停蹄的拿出了“B計劃”,時機沒了,那就自己創造時機!
今井武夫、犬養健等日本級特務前面都把事情做得妥妥當當,卻沒想到軍部不爭氣打輸了,他們草簽的各類計劃協議全部沒了施行的條件。不過他們並不氣餒,與同樣雄心猶在的陳璧君兩廂合謀,新的計劃很快出爐!不久之後,汪精衛的代表就到了兩廣,操起三寸不爛之舌,說動陳濟棠和李宗仁,再次挺起反蔣大旗,把中央之政權形式改天換地!
要說這兩人本也都是反蔣的干將,在1936年,若非西安事變和抗日戰爭的爆,一場新的內戰便要生。
抗戰開始後,陳濟棠回國,李宗仁軍北上徐州,乾的都是救國救民的正事。但戰爭迅速結束後,他們便也立刻迴歸本位,廣東現在已經被老蔣擺平,但廣西卻牢牢把持在李宗仁、白崇禧手中,可謂江山穩固之至。
有外敵當前,則為了家民族之大義,所有人還能暫時兵合一處拋頭顱灑熱血,但如今外虜退讓,這內部鬥爭的大戲便再次拉開帷幕,陳濟棠好歹也有當年的老威風在,加上李宗仁白崇禧內外一番折騰,立刻又能拉起不小的架子,再加上有汪精衛這杆大旗在前面挑著,趁著老蔣中央軍疲敝之時難,立時便是一個風雲再起的局面!
如今蔣介石頭疼的,也正是這個!
汪精衛一夥人上躥下跳的搞得那事情他知道的不少,大體也能猜到他們想要搞什